•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制定教学计划的粗浅认识 孙志峰

    对制定教学计划的粗浅认识

    吉林省长岭县海青中学  孙志峰

     

        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制定教学计划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完成的教学工作。从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到每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计划,教者都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经过认真钻研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从学期计划讲,教者要尽可能熟悉教材,掌握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框架,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遵循新课标要求,合理确定全学期的课时安排。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课改精神,明确一些基本的、必须遵守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即贯彻创新精神,又符合教学实际,继承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学期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可以有所改变,不断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者可以无长远的教学计划,中老年的教师对计划可能更成熟一些,传统性更大一些,面对教育新形势,中老年教师更要学习、更需要改进和创新。而青年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过程就是熟悉教材,学习课改精神的过程。学期计划可以看成是一个战役的总计划。本文不想对学期计划做更多的探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天天都要做的是课时教学计划,也称之为教案,现在,对教案的要求各校各有不同,对教案的争论、探讨也各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教师在上课前至少都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比较清晰的课时计划。不管是详写还是略写,一个负责人的教师一定在上课之前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合理的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过程、环节、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研究教学方法;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等等。这样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求效率,讲质量,因材施教。实践证明:越是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越重视备课、重视制定课时计划,做到常备长新,教学相长。

    制定课时教学计划,首先是教者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以本为本、吃透教材,并深入的理解编者的意图,与作者、编者产生共鸣。要尽可能的多阅读一些相关资料,包括教参,并力求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对资料、教参既不能置之不理,不予重视,又不能照搬照抄,不加取舍。新教材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增强文化底蕴,加强知识含量,扩大知识面;要求教者理解课改精神,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改革,转变观念,乐于创新;要求教者开发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际上一个好老师,对教材的挖掘时无止境的,关键是要钻进去,又跳出来;既要把嚼烂,又要剔出把骨头。一般来说教者在全面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搞清知识体系、框架;研究知识的综合拓展,明确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重点;探讨与实际生产、生活、学生思想的联系;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等等。这是“本”是“源”。方法固然重要,但再好的无“本"之法也是本末倒置。

    本子吃透了,才能进一步研究过程与方法,即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是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课堂知识内容量要适当。“砍块”要恰当。这一步非常要紧的。教者必须心中有数,十分明确。对教者来说,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楚,哪一些是一般了解的,那些必须掌握的那些应该详,哪些该略,等等,要反复斟酌,恰当取舍,心中有数,决不可灵活机动随心所欲。 其次一般来说,一节课是否可以考虑三个“流程”。一是回顾、检查、导入。一般应占3—5分钟。导入,一般应节节课都有。他的内容、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引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丹应达到激发兴趣、引人入胜、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效果。课伊始,情已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应重视导入这一环节。回顾检查温故知新,不一定每节都有,最好是导入与回顾检查溶为一体。要注意使用“课前提示、“知识平台”等资料,要讲实效,求精彩。.第二步是新课,即学习新知识,一般情况下在25—30分钟左右.这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中教者要有必要的精讲,传授\更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书(朗读\默读\快读等),让学生讨论交流(要讲实效\有价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教得活、学得活、要尽可能的使用教具、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一堂好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师生共同“动”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学习,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动起来。第三步是总结巩固训练,这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是落实、是强化、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留有时间。其内容要精心安排,落实“双基”。要“骨头”,在明确指示整体框架的同时,把重点、难点、要点。骨头的东西突出出来,在嚼一嚼,吃进去,尽可能地记识、掌握、变成能力。尽量少寄希望于课后。这三个过程、环节是就一般的课堂教学而言,不是节节都必须如此,按课改的精神,有的课完全可以采用更新更好的过程、方法。教无定法,力求得法。

    除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以外,每学期要完成的还有学期末总复习计划。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计工作。一学期的课程要用几节来复习一遍,内容多、时间少,这就需要教者认真对待,认真制定复习计划。要突出重点、将就落实,要分析、拨差,尽量不搞一刀切。要以训练为主。要突出重点、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把书读薄。不能只是简单的压缩性的把教材再讲一遍。

    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的基本功,他是一个就是知识底蕴、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一个教师责任心的检验。计划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但没有相对也就无所谓绝对。我希望我们的一线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遵循新课改理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以上这些文字,仅是一点粗浅的认识,说不明,道不白。让看的同志浪费了时间,表示歉意。主要是想引起大家对“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备课”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做一些思考,仅此而已。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3/10/22 9:38:4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