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苏丙利

    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永安小学  苏丙利

    我们常把挫折当作是一种财富。然而,不知您是否发现——如今的孩子正在远离挫折:他们在层层的呵护中,没有了刻骨的疼痛,没有了由衷的感动,没有了付出的幸福,没有了奉献的快乐,也没有了成功的喜悦……这些温室的花朵一但敞亮在世事的风雨中,其结果将怎样呢?坚强的人在涅磐中再生,懦弱的人只会被无情地摧毁!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教育。

    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发现如今的孩子之所以心理问题严重,思想道德品质差,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父母过分的溺爱让孩子的心灵在“优越感”中扭曲

    如今的家庭中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爱,把原本应当由孩子承担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成了“享受派”。另外,父母过分的包容与迁就使孩子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使他们从小就游乐一种“惟我独尊”的优越感。一旦这种优越感被带出家庭,历经挫败,就可能给幼小的生命以致命的打击。发生在我们周边的许多学生轻生事件和青少年犯罪都是跟家庭的教育不当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社会媒体的负面效应将学校教育推入了两难的境地

    上学时曾听老师念过一篇叫《美丽的歧视》文章,故事梗概是:一位老师面对一名聪颖过人而又游手好闲的学生A,用尽了各种办法希图让他学有所成,然而未曾奏效。最后这位老师对其竭尽讥讽和嘲弄之力,自尊心极强的A在老师的冷嘲热讽中开始认真学习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出了国。数年过去了,与A同在美国的一名同学回国探望这位两鬓斑白的老师,并捎来了A在美国的一张照片,老师老泪纵横,想着A也许还怀着对自己的一份恨意,可他怎知老师“歧视”背后的良苦用心?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这位老师的“歧视”其实正是我们所说的挫折教育,然而事过境迁,如今还有多少教师敢于背负这样的骂名。 我们痛心地发现,如今的媒体已经让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走向对立。在一件件校园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对老师的不理解,甚至是敌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老师在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未果之后,只能听之任之。

        三、我们的教育在谨小慎微中越走越迷惘

        当今的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得很高很响亮。校园内每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不管是不是人为因素,也不管是轻伤还是重伤,家长总会找学校纠缠不休,甚至对簿公堂。因此,安全问题周周讲、天天讲,时时讲。孩子们的游戏少了——不安全的游戏不能做(有几个游戏是真正安全的呢?)孩子们享受不到集体郊游、野炊的乐趣(那得经过层层审批,并且保证万无一失,谁敢保证呢?)能在教室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尽量不到室外,(室内比室外安全)甚至连体育课也上得提心吊胆;更不用说让学生参加这样那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了。

    听过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的讲话,感受最深的是:在日本,学校组织的各项生存技能训练,家长都支持孩子参加,而且出了安全事故,没有一个家长找学校闹事,在他们看来在活动中孩子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在中国,孩子哪怕受点皮外伤,也会遭致家长的非议,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悲哀。

    从容应对——为孩子的人生设置“障碍”

     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而担任教育任务的主要是教师,教师要正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设置一些适当的障碍,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在学科教学中设置“障碍”

    教师可学着做“白痴”,把一些难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否则要受到一些的惩罚,如:罚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讲一个笑话,为同学解决一道难题,等等。

    二、在班级管理中设置“障碍”

    教师有时候要做一回“冷血”,在学生遭遇不公而耿耿于怀时,当头泼一盆冷水,让孩子原已受伤的心再遭受一次打击,当然,之后千万要记得用温情去浇灭孩子愤怒的火焰,为他阐释其中的道理。教师有时候还要当回“傻子”

    ,对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视而不见,让他们知道没什么大不了,不要老是斤斤计较。对孩子的一些小小的错误,当然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宽容和谅解,但是,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也应当受到应有的责罚(当然,罚也要讲求方法)。

    三、在生活中设置“障碍”

    另外,我认为,在孩子生活中也应当设置一些适当的障碍。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家长可让孩子每天参加适量的家务劳动,每周参加一次强度比较大的劳动锻炼。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如:做饭、洗衣、购物,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等。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寒暑假,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中的人情事故,体会父母的艰辛,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总之,人生是由一个个的障碍组成,没有一个人会永远一帆风顺。暂时的远离磨难,不等于就是幸福;暂时的没有困难,不一定就是幸运!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困难与磨难。人就像一颗小小的沙粒,只有在海水的的不断冲刷和打磨下才能变得圆滑、坚韧。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挫折中学会理解与宽容,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地面对人生!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23/10/22 9:38: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