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幼儿常规培养的一点思考 ——有了碰撞的世界更精彩 刘 琪

    对幼儿常规培养的一点思考

    ——有了碰撞的世界更精彩

    河北省高陵县幼儿园       刘 琪

    摘要:幼儿园中幼儿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是幼儿安全等各方面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在培养幼儿常规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于呆板教条的培养方式,一种则是任期个性发展放羊式的培养方式,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让幼儿在常规中又不失个性,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常规; 碰撞;个性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中,最让教师头疼的恐怕莫过于幼儿的常规培养了。大部分教师认为常规好就是安静,不可否认,许多时候我们要培养幼儿一些良好的习惯,会要求孩子安静,比如,安静进餐,安静午休,安静看书,不打扰别人等等。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就要有孩子应有的童真,应该是快乐的,动起来的。那么这两方面是否矛盾?我认为,不是。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两方面都具备的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孩子。

    我曾在大班看过一节《我会搬椅子》的活动,具体活动细节是让孩子学会怎么把小椅子有序的搬离座位和从别的地方又有序的搬到原位置上,目的是让幼儿在有序搬放椅子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在日常活动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吃完饭后需要把椅子搬离座位以便保育老师打扫,完后再搬回原位这样的行为。但是我并没有让孩子去按照什么固定的方式去做,而只是提醒孩子们拿紧椅子,慢慢走轻轻放。由于人数较多,我将他们分成男女两组用琴声组织,孩子踏着音乐节拍自如的回到座位上。在这期间偶尔也会发生碰撞,孩子们都会相互谦让。久而久之,在孩子们的意识里形成了一种非常文明的行为规范。

    对于刻意组织孩子们有序搬放椅子这样的活动,我个人认为设计这样的活动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可是这样的活动要求对于孩子们日常行为规范的过于严格和呆板。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认知意识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能力的引导培养,不适合过于有板有眼模式的教育。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有效培养孩子们日常行为规范呢?我觉得教师应注意两点:

    一、       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做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

    就是要求我们老师收放自如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很难,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很难把握这个收放自如的“度”。大多数时候老师们处于孩子们自身的安全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收” 还是大于“放”,所以老师选择了呆板的训练来强化孩子的规范意识。诚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行为规范了,也就乖了,老师带起来也非常的轻松。但是,那样的规范实际上是僵硬呆板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顺利的完成了工作,可是延缓了孩子们认知意识和文明的行为能力的早期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心中装着大目标,不要仅仅因为严格执行常规要求,而失去了培养与保护幼儿创造精神的宝贵时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适时放手,以保护幼儿的创造性。调整不合理的常规要求,减少统一模式。在班级常规管理细则中,统一的模式占不少的比例,如课本摆放整齐,挂图张贴有序等,规定得非常细致,从常规要求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培养幼儿做事认真、有序、讲方法等行为习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要求过于统一、细化、严格,也会出现负面的效果,如幼儿的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同时也遏制了幼儿创造性及与他人交往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同伴之间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

    很多老师害怕孩子没有秩序会影响安全,也会影响班级形象,所以不允许孩子之间有任何的“乱”的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的确,同伴群体对孩子们的教育影响有着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我也正是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发挥孩子们同伴集体这一人文环境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发生的冲突就在与同伴交往碰撞中解决。这种生活化的教育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一定是深刻的。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所以孩子们之间是需要适度 “碰撞”的,只不过这种碰撞是弹性的,是有益而无害的碰撞。这样的碰撞能促进孩子们之间互相换位去思考解决问题,能有效抑制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意识的形成。过于呆板的常规会让孩子失去这种碰撞的机会,同时也让孩子们失去了认知意识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能力的最佳培养时机。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幼儿期正是培养的最佳时期。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有偏颇,但不无道理。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多种能力在5岁以前可以发掘90%,5---7岁是8%,7岁以后是2%左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幼儿期是认知意识和文明礼貌等行为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老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孩子们认知意识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能力的养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完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多给孩子创造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碰撞中学会自理自立和互理互利,让孩子们在碰撞中感受成长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国幼教网《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2]《幼儿常规和个性发展》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中 王志加.

     

     


    点击次数:10  发布日期:2023/10/22 9:37:1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