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 杨广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

    河南省固始县赵岗乡初级中学  杨广作

    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及道德观念的培养,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则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审视、分析、探讨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识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以一个实例说明之。

    新学年开学的头一个月,大部分七年级新生还处在适应阶段,甚至许多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习惯。这时正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一天,在去七(2)班上课的过程中,我见一个本班的学生正在楼道里吃香肠。学生看见老师来上课,便把香肠大口的吃了下去,顺手把“肠衣”抛向了窗外。但“肠衣”没有飞出去,却落到了窗框上。大家都进教室了,老师便把“肠衣”拿在手里也进了教室。在大家都坐定之后,老师向大家发布了一条招领启示:“现有一红色衣服,由于它不愿意被抛之窗外,望主人速来认领,”然后就把“肠衣”高高地举了起来。全班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抬头注视着老师的手里,大家一看老师手里的“肠衣”就明白了,在大笑之余也都讨论了起来。有的说:“这是谁呀,污染环境!”有的说:“丢咱们班的脸!”有的说:“他怎么不把自己的衣服扔了呀?!”大家在讨论之中各种思想便都展露了出来。这时班上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同学站起来,特别不好意思的上前把“肠衣”领走了,并用纸包起来放到了自己的桌兜里。恰好我们那天要讲“创建新集体”,于是借这件事情就开始了我们的讨论:应如何看待这类事情,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新集体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大家首先提出来的就是: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珍惜我们的班级荣誉,不做有损班级形象的事。而提出这个观点的就是那个“肠衣”的主人。还有的提出:我们要互相团结,如果同学有做错的地方就及时提出并帮他改正,有事情要团结一致,让班里的每个人都能快乐成长。有的人还说: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不但不能损害它的形象,而且我们要各尽所能为班级建设作贡献。老师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很赞同同学们的意见。象咱们班扔“肠衣”的那个同学,虽然他的行为有些不好,但事后他敢于承认错误、负起这个责任,并且他还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教训,这是非常值得表扬和提倡的。我相信他也能和大家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当老师把这些话说完了以后,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件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却都是他们对这件事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他们的结论是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得来的,也必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就我当时要上的“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来说,虽然没有按课本所安排所列举的那些方面来进行,但学生的发言却囊括了课本中所有的内容,并且作了自己的诠释,甚至课本中未曾提到的,大家在发言过程中都有所涉及。更关键的是学生在思考、讨论、发言过程中,真实地去体会去感受并得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结论。这就是从生活中来,这要比他们去接受一个结论强得多,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堂课的进行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应如何进行班级建设,而且有一些学生对如何看待人或事、如何做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正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的,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它更注重思想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更注重思想的引导与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这个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老师的无形引导的重要作用。在案例中老师抓住了学生的一个不好的行为,但没有去简单的批评或严厉的呵斥住他让他捡起来,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契机展开讨论、让学生去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让当事人作为其中一份子参与进来,但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否则就会不利于讨论的开展及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且当事人有了自己正确的认识后,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做有其重要的作用:

    1、表扬他的行为就是在肯定人从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的过程。强化了不断进步而淡化了其已经犯过的错误,从而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印象:在生活中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吸取教训就会进步,就会得到肯定。在这种无形的暗示中就起到了一个思想引导的作用。

    2、表扬他的行为对当事者本人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不但不会在其心中形成什么阴影,而且会激励他,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去总结、去提高。

    这一系列的分析,尤其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的心理暗示、无形引导的作用,教师不用也没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但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所起的作用,正如“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了解了这一过程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好教学态度,从而把握课堂、把握教学,正确而灵活的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当然,这样的案例并不一定每堂课都会发生,但是只要教师树立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从自己本身做起,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能丰富教学、活跃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3/10/22 9:34:3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