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创建和谐班级 提高德育实效 张文涛

    创建和谐班级 提高德育实效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张文涛

    摘要和谐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如清风拂面,静听欣赏中。在传统的道德伦理中,追求和谐、统一的思想为历代先贤所推崇。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这对学校班级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理念及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班级,提高德育实效是推行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的基础。和谐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和谐班级;德育实效

    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和谐的乐符使人妙不可言,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班级才是优秀的班级。作为班主任,我一直把构建一个和谐的天使12班作为班级管理目标,尽管字典中对和谐的解释只是寥寥几字,但实际上和谐的含义要比这丰富和深刻得多。对于班级管理和谐建设,我想应包含四个方面:老师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家庭与学校的和谐。

    一、“和谐班级”构建的原则

    第一、“亦师亦友”。身是老师,心是朋友,做一个不是老师的老师。在身份上,维师道之尊严,作学生之表率;心灵上,与学生融合为一,想学生之所想。

    第二、“宽恕一切”。学生是孩子,总会有错误,更何况“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已”,宽恕他们的过失,但不可纵容。

    第三、“发展的眼光”。做任何事,都应看重过程,淡化结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班级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只要尽心尽力,总会在过程中淡化,在过程中解决。

    二、 和谐班级构建的方法

    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呢?这是个实践的问题。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思想。这种思想与我们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十分契合,对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也是十分有效的。

    和谐班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老师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在这四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一个和谐班级的构建离不开班主任在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之间关系的协调,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1)、以人本为,协调好课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当班主任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至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但按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同样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任何忽视课任教师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良好班风的形成与一个有团结而乐于奉献的课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

    为此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按学校和年级的要求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课任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应该艺术性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教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上几节课。只有这样,科任教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而不是只盯着本学科。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否则,科任教师服务于班级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同时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化解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而对矛盾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安抚一个教师而对另一个教师评头论足。一般来说,科任教师之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作业的布置了。对于时间的分配,我们要尽可能地充分讨论,统一意见,拿出具体的方案,使各学科的时间安排都有章可循。

    (2)、以人本为,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按照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点,如果课任教师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以人本为,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反对将学生个人组织化,它期待学生个人能成为教育的中心。人本主义的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有高峰体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首先必须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只有适合学生,能够起效,才是对的。简单地讲,班级管理制度必须遵循规范、合理、适用的原则。规范是要求符合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合理是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是要与班情相适应,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其次,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

    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和分析学生需要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这里的档案当然有别于学校保存的学生档案,它应该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的变化、性格思想的变化等等。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气氛。此外,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宣泄的机会,也是必要的。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平台,一个是课间时间的三分钟演讲,学生可以任意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个是班级周记,学生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班级周记本上写下来。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也可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创建和谐班级需要我们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以人为本,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家庭教育观认为家长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学校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成才观,家庭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生成绩的培养,缺少全面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在校表现出对学习出于一种外的压力去学习,心理问题诸多,为此家长应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当然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学习的学生还是要增加一点压力。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同时也要降低过高的期望,让学生和家长心里有“底”。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受到的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心情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

    作为班主任,使家庭与学校间和谐,应做到“将心比心,以情动人”。让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关心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铺垫。

    如今,“和谐”成为社会的高频词,“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应运而生,顺势而上。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消除不和谐的音符,唱奏出和谐的主旋律,这是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为之不懈付出,尽力探求。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3/10/22 9:30:0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