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胡仕兰

                    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胡仕兰 

    社会发展表明,创新思维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修订的中学英语新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所有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新思维的常见障碍

    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一定真才实学的人才,他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具有创造性。但是,我们许多人的思维方式仍是陈旧保守的,缺乏创造性、进取性,这就给人才的出现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要提高人的智力,就要排除这些看不见的“拦路虎”。那么,常见的影响创新思维的障碍有哪些呢?

    1.依赖性强,懒得动脑筋。如部分同学面对课文后的练习,老师布置的习题,总是不肯认真去思考,总是认为老师过后会讲解的,总是等待老师的答案,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接收机器。

    2.迷信权威,不敢有非份之想。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或者认为书本上写的都是正确的,一旦有谁提出疑问,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的话是学生的法宝,在“一切听从我指挥”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只起到录音机的作用,学生的脑袋是教师脑袋的复制品,最终将导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思维与人的非智力因素

    创新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创造思维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局限于别人见解和既定模式,能够迅速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和检验论证,善于联想,敢于幻想,富于想象力和长于类比,充满好奇,兴趣广泛而且目标集中。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观念等方面。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人积极感知,有目的地观察并展开思维和想象,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中保持较高的情绪,坚定目标,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创新思维不仅与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人们常常通过联想和想象开拓新的境界。当初,飞机、坦克、潜水艇等新事物的发明无不是大自然引起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不可能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有新的突破。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想象与联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挖掘学习的潜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想象与联想,可创设情景,拓展时空,实践体验,发挥多种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不同的情景中,学生能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从而能正确地表达。从入门阶段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这种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神思飞扬。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手势、动作、图片、幻灯等手段,用最简单的、能为学生理解、接受的外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语言知识,进行语言操练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更新所使用的语言,让这些语言在英语课堂的自然情景中经常地为学生所用,形成英语学习的氛围,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在词汇学习中,把外语词汇与画面情景联想起来。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尾,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判,而应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2.课堂中巧设疑问

    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教学时,可通过编制句子理解题,阅读理解题,课文讨论题的等进行训练。通过这类设疑,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起和调动积极思维。

    3.鼓励学生质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则离不开对事物或现象的疑问,培养学生的“疑问”精神及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意义要远远大于掌握所谓的“完整知识体系”。鼓励、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较好地引导学生质疑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学生较适应的环境;要尽量多角度地去肯定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善于发现学生提问、质疑中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一点新见解、新思维,就应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2)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准备,可把语言材料的重要信息项目用图示法列出,适当设计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两种问题:一种是有关重要事实或细节的理解性问题,另一种是辨认哪些细节没有在文章中被提及的问题。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异中求同。(4)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标新立异”地提问。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指导学生围绕材料结构和中心思想提问与质疑。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维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方案、办法或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教学的特点,开展思维发散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通过词汇游戏法进行思维发散a、猜字游戏。b、单词或句子接龙游戏(即第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是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所接单词不能重复)。c、串联记忆单词法,即遇到一个单词可联系它的同音词、同义词、用法相同(似)词。特别是短语动词的串联。e.联句成文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游戏中开动脑筋探求知识,发展创造思维。(2)通过句型教学进行思维发散。这种训练既可用于操练新句型,也可以在复习时运用。(3)通过组织语篇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围绕一个标题,进行论证或发挥,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又使学生利用语篇进行了思维发散。

    5.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引导学生碰到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方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使语言材料的学习实现了交际的功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当然,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几点,但只要我们每个英语教师都真正对此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科学的训练,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点击次数:7  发布日期:2023/10/22 9:11:5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