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陈忠巢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浙江省苍南县委党校  陈忠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形成的血脉根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价值深远、意义悠长。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其提供指导。且在物质财富不断发展,但民族精神日渐荒芜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目标而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到国家三个层面加以倡导,是新时期全国人民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自由民主富强,都是建立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孝道、公平、爱国、友善、和谐等传统文化美德和当前核心价值观内容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用心传承这些文化精华,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并非是盲目推崇,更不是食古不化,将传统文化内容直接复制到现代化社会之中。而是要从内心中给予传统文化足够的尊重,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上,对其实施创造性转化,确保其能够在新时代发展中发光增彩。所谓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化改造,赋予这些传统文化服务新的生命力,将其变为一颗种子重新植根于社会当中,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肯定是经历了筛选、转化和创造的过程。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导致传统文化中很多受到封建思想束缚,这对现代化社会发展不利,而为了能够保证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先进思想对其进行创新转化,从中挖掘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成果,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发明创造,做好文化开发与延伸工作。这些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必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发展不能局限在理论层面,更需要立足于实践,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老式重弹,更不能客观守旧,需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使其注入时代内涵与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成为不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统一起来,既唤醒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赋予其时代灵魂,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这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能量源。从生态治理来看,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和谐”精神,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文化根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也是“天人和谐”思想在生态治理和发展方式上的文化表达。从社会治理来看,中华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和“国”是命运攸关的共同体,治好小家才能治好国之大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家国情怀以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支配人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当今社会发挥着精神给养的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和未来走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政治治理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人才”与“天下治”的辩证关系,强调人才对于安邦定国的关键作用。我们要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文化的力量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丰富,意涵宽广,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散发着新的时代魅力,并逐渐被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从地域分布上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东北文化、岭南文化等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从创造主体上讲,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创造并延续的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兼容并蓄,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既指向历史也指向现实。指向历史的文化自信,即珍视我们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发掘其中穿越时空的当代价值;指向现实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的继承创新,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问题,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形成能够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思想”“中国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步伐历久弥新再现辉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点击次数:22  发布日期:2023/9/23 9:31:3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