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校本资源 优化阅读环境 彭婷 何龙
聚合校本资源 优化阅读环境
四川省剑阁县香江实验学校 彭婷 何龙
摘要:实践表明,通过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场地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并开展有丰富多彩的图书分享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形成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让学校在阅读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书香校园;阅读环境;校本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寄语青少年说:“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今天,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无疑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书香校园是学生成长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活动。在此,笔者结合本校场地资源和空间深挖细作,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谈几点实践认识。
一、强校园图书馆建设,打造学生阅读中心区
“书香”校园阅读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生阅读的最佳场所,学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阅读环境中不断发挥成效。学生在学校的阅读基础是学校具有建设完善的图书馆,图书馆中保证图书资源的充裕。在建校过程中,我校一直坚持加强对图书馆的投入,不断充实学校图书馆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而且根据各年级学生现阶段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下阶段学生应达到知识水平推荐书籍,将图书按照不同的年级分类分别放置,并非单纯地按照书籍种类放在书架上。
我校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图书的管理、采购、租借等环节采用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不管是在借书环节还是还书环节,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简单易操作的基础上。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校积极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建立了学生电子阅览室,改变了学生单纯的从纸质书籍中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的阅读困境,让他们在电子阅读室中自由自在地、主动地、有选择性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二、用校园空间,创设学生室外阅读点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舒适的、更便利的阅读环境,保障其时时有书读、处处有书读,切实落实书香育人的要求,我校针对室外场地及建筑结构进行了探究、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分区建设了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形式各异的户外阅读区。
(一)“书香”墙壁
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是改变学生阅读环境的软实力,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我校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墙壁,分主题、分区域设置名言警句、“书香”标语、师生佳作展示栏,同时鼓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外墙“书香”展示栏,可以是好书推荐、作品展示等。墙壁上随处可见的作品让学生将阅读渗透到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样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美、辨别美,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书香”走廊
向空间要场地有利于增加场地的可使用性与丰富性,同时有效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面积。我校完善校园中“书香”走廊文化建设,让校园的各个角落会“说话”。从历史文化、经典文学著作、艺术创作、科技信息、绘本故事等角度分别设置不同楼层的主题文化,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吸取亲切而又高雅的文化,启发他们的智慧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陶冶情操。
(三)图书“漂流站”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学生个人的藏书都是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选择,调动全校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校以图书馆为依托,创设了图书“漂流站”,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同年级或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漂流站”交换图书,这就让知识和智慧流淌起来,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流动的图书馆,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校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同时,图书交换的活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快乐“读书吧”
书宁肯被学生翻烂,也不能放烂;书宁肯被学生拿走,也不能让其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我校秉承把书“请”出来、让书“动”起来这一原则,在墙面、楼道、楼梯角建书架、书壁、书橱、书柜、书吧,真正让书存放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让书“漂流”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让学生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摆放几本书的形式设置校园“读书吧”,而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分类放置书籍,比如在一二年级学生的活动区域,“读书吧”就主要摆放绘本故事、动画、科普连环画等书籍,同时环境的布置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布局也要呈现儿童化的特点。而在五六年级学生活动的区域范围内,主要就以经典名著或名人传记为主,并减掉了童趣化的布置,转而以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为主。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为校园里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创设了最方便的阅读环境,更重要的是当这一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的时候,那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会凑凑热闹,顺便拿一本书翻翻、看看、读读,这样日复一日,受其熏陶和影响,慢慢地也会养成一种良好的的读书习惯。
(五)班级阅读角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建立班级图书角提高学生阅读量的重要平台。班级图书角以其借阅灵活,方便实用的特点成为学校图书资源的重要补充部分,尤其对中低段学生而言,图书角书籍更加容易获得,班级图书教的建设是学校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我校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班级图书角建设规范》,从图书角管理规则、组织网络、借阅程序、考核评价以及图书柜的风格、图书角的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做了详细要求,做到规范班班统一,布置班班有特色。比如在图书馆的建设风格上,让学生参与设计,体现富于班级特色的文化特征。再比如,除了班级学生自己充实图书角资源以外,学校图书室定期为各班轮换新图书,保证学生的阅读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三、探寻校外阅读资源,形成校外阅读圈
学生的阅读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我校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校外阅读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校外阅读平台。
(一)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鼓励家长成为优化学生阅读环境志同道合的伙伴,学校开展家庭乐于接受的多种亲子阅读实践活动,并评选“最美阅读家庭”,促进家长与子女在经典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享受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光。学校利用校园读书姐开展“让书香溢满家园”、“书香家庭”、“最佳亲子陪伴奖”、“阅读之星”等活动,督促亲子的共读时光。为提升亲子共读的阅读环境,学校通过视频定期推送亲子共读的活动主题,如“走进苏轼”、“共读四大名著”等,并根据相关主题向家长推荐经典著作。
同时,学校借助家长会这一平台,邀请家长做“读书汇报”,读书汇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诵有读、读书感悟分享等。通过这样的形式,督促家长不自觉地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馆校共建,打造学生阅读新生态
馆校共建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协同育人的需要。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可以满足师生在知识获取、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图书馆通过积极购买和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师生学习、科研和时间活动的需求,而且能够激发师生的学术兴趣、思维创新和时间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协同育人。馆校共建也是“双减”背景下学校拓展课外教育的需要。通过馆校共建,学校可以拓展课内课外阅读资源,延伸学生阅读空间,提高阅读活动的成效。
我校和剑阁县图书馆建立联盟关系,充分利用县图书馆的资源,为学生打造多样的阅读专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通过互联网,与县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享受到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图书馆通过场地设计、图书展示等方式,营造主题式的馆校共建常态化阅读专区,潜移默化地把阅读的理念融入专区,培养学生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的习惯,与学校共同完成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网络阅读,推动学生阅读便捷化
网络阅读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完善的网络阅读平台,对学生的网络阅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整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图书,融合多种阅读形式,比如在线阅读、下载阅读、听书、视频等形式。我校依托掌阅系统这一网络阅读平台,定期及时更新和分类电子书籍;定期向学生公布线上可参与的阅读活动;定期向全校学生分享线上阅读活动的情况。学校为每个师生开通了网络阅读账号,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账号中创立自己的阅读空间,撰写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账号创建班级,监督跟踪学生的阅读情况,保证学生阅读过程的真实性和阅读内容的健康性。同时,学校通过后台统计学生在网络阅读平台的活跃程度和读书量,每月评选阅读之星,并在学期结束后评选本学期的阅读之星。通过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网络阅读平台中找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实践表明,剑阁实验小学通过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场地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并开展有丰富多彩的图书分享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形成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让学校在阅读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锦《整合资源,引导探究优化阅读教学》,2008年3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