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领吭 和鸣锵锵——优质学校“四大功能”赋能剑阁“学区制”建设李 炜 赵开新炜
一雁领吭 和鸣锵锵
——优质学校“四大功能”赋能剑阁“学区制”建设
四川省剑阁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李 炜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开新
摘要:剑阁县立足乡镇学校办学境界偏低、课堂教学改革缺少深度、教师专业发展迟缓等现状,实施学区制改革,建立区域发展共同体,让领雁学校协同薄弱学校以集群姿态共生共长,刀刃向内,打破壁垒,发挥优质学校的“领雁”功能,实现了多年来外部“输血”式教育发展向内生“造血”式教育提质转变,在资源配置、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课堂改革等方面为学区长学校赋能,实现学区凝智共进,促进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
关键词:领雁学校;赋能;学区制建设
学区制,即根据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区域共同体,改革评价体系以促进学区内学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其中,实力雄厚的学校作为“领雁”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带动薄弱学校随风起舞。
学区制建设是促进区域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剑阁县开展学区制建设区域化探索,实现了多年来外部“输血”式教育发展向内生“造血”式教育提质转变,在资源配置、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课堂改革等方面为学区长学校赋能,实现学区凝智共进,促进了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快速发展。
一、教研领航,学区增智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剑阁县教育局在《剑阁县中小学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指出:“学区内实行联合教研制度,由学区长学校统筹开展科学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赛课竞技、课题研究等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师培训、课程与研究成果的学区共享,提高整个学区教师教学能力。研发具有成员学校特色、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校本课程,实行特色课程学区共享、学校互补、共同参与,涉及课程的教材教案、资料、教具、课件由学区学校共同使用,充分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
为突破原有的教研形式,让老师们化被动为主动,化他觉为自觉,积极参与学区教研活动,以学区为纽带,发挥学区长学校引领作用,主动回应和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学区学校学科和教师专业发展共性问题,带动学区学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促进校本教研的开放和融合。以剑阁中学为领雁的第六学区,将区域内学校同一学科组建成学区学科教研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抱团发展,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集中研讨活动,就学科素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学中的困惑、经验与成效进行交流与分享。
实现教研形式多元化,除了开展以听课、评课为主的常规教研活动,还通过QQ群、腾讯会议等拓展空间开展单项教研、专题教研、序列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就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经验进行实时交流,让教研真正的作用于老师的专业成长。
目前这一经验逐步向九大学区推广,实现各学科全覆盖、全辐射。各学区相继跟进,优选区域内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动态凝聚专家队伍,根据按需选聘、讲究实效、动态更新的原则,实现学校教师与专家“一键联通”的无障碍沟通机制。
在学区制建设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领雁学校的教研中心功能,一方面,学区长学校在领航过程中不仅体现对学区内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更在引领中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引领到共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精进。另一方面,薄弱学校教师在学区共同体中通过同行、同研、同享,从被动追赶者向主动奔跑者过渡,学区制成为整体提升区域研修水平的平台。
案例一:以赛促研,加强交流
2022年3月24日至4月1日,第一学区在柳沟小学和武连小学组织了剑阁县教学大比武半决赛,两次半决赛在9门学科45位教师中,共推选出26名教师参加最终决赛。通过“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学区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促进了课程改革,也为学区间教师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深层次挖掘优质学科和优秀教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学区工作纵深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区办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4月,第一学区组织线上观摩浙江凤凰小学课例节,积极探索“教育+互联网”资源共享模式。7月11日,开展第一学区学校2022年暑期教师集中培训,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游永恒做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重难点解读和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减量如何提质”的专题讲座。
案例分析二:搭建教师平台,激发教师潜能
2022年6月17日,第四学区在剑阁县汉阳小学召开了幼小双向衔接工作研讨会。此次会议,通过参观校园环境,观摩幼小衔接室外活动,进行幼小衔接课堂教学研讨,开展名师专题讲座等形式减缓了幼小衔接坡度,提升了需诶奥管理水平,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
2022年9月,第四学区组织各校科学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活动以实验教学说课的形式,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相关内容、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与育人效果。通过竞赛,遴选出了2件优秀作品。同时,还开展了“学科命题竞赛”“微课戴塞作品评选”“教研工作典型经验案例评选”“优秀校本德育课程和教育案例征集评选”等活动。
二、统整资源,特色发展
为加强对学区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根据行政区域划分,教育局以县域内教育教学质量优质的中小学为龙头学校,与若干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发展共同体。这种模式促成了一批特色优质课程,为学区区域发展注入了活力。“1+N”模式。采用领雁学校+薄弱学校的捆绑结对发展模式进行学区管理,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促进学区教师资源灵活调配、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促进学区内学校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家长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资源统整带来的发展均衡有效规范了入学管理。这为课程开发准备了物质基础。
“青蓝工程”。学区内开展跨校的双向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青、优带弱辐射区域内薄弱学校,实现区内学校教师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名优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为课程开发准备了智力条件。
特色课程应运而生。放眼学区地域历史文化和自身特点,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以龙江小学为领航学校的第一学区依托区域内历史文化名人李榕打造的“家风家教”德育课程,成为川北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校本课程。普安、白龙、下寺、开封等地立足区域厚重的三国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关隘文化,积极打造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融合,构建互励共进的学区育人文化,“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的良好育人课程文化生态正逐步形成。
案例一:第五学区特色课程群
香江实验学校作为第五学区领航学校,以责任教育为抓手,构建第五学区“责任教育”体系,即建一个负责任的党支部,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党员、做一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做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学生。
同时依托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等构建了完整的芳香课程群和幼小衔接教育体系。
三、联合课题,转变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为了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区内以夸校的联合课题为主,着眼学区的重难点,集中优势力量各个突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以香江实验学校为领航的第五学区开展“一核两翼四协同”发展共同体路径探索与实践。一是依托学区长学校成立学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对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统一谋划;二是制定课堂联合研讨方案,让课堂教学研究常态化开展;三是抓好联合备课活动,把学区内学校同学段导学案编写作为重中之重。“一核两翼四协同”让学区内每一位教师明晰学习的路线图和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课前、课后的学习和课堂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学习的链条,这一课堂探索成果成为推动学区学校课堂提质增效的范式。课前、课上、课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让“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从书本理论落实到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学区“导学案”实践路径,已成为各学区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开展课题研究,培养科研型教师
第五学区成立学区教育课题研究小组,由香江实验学校组织学区学校相关教师参加课题撰写培训会,并邀请学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开题会、撰写课题申请及阶段性报告、结题归档等,督促指导子课题完成。让学区学校熟悉整个课题研究流程,培养一批学科型教师。目前,学区内由香江实验学校负责的《家校合作促进城镇小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实践研究》和鹤龄小学负责的《当前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省级子课题已经在2023年5月成功立项。
四、规范研修,执行有力
剑阁县教师流动大,每年新进教师达100余名,为让新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入规入格,让老教师提升精进,学区内学校建立了统一的培训标准,领雁学校担负主要培训责任,各校主动向外输出特色成果,特别强化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执行力。
剑门关高中为龙头校的第七学区,以本学区为单元开展新教师集中研修活动,以主题研修这一研修模式,激活学区教师自身造血功能,有效化解了教师“工学矛盾”,尤其是构建与之适应的县域评价与运行机制,加快了主题研修系统建设本土化进程。从教师备课、教学方法、教案书写、课堂学生管理、作业设计及批改等方面,提高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打造高效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以剑州中学为龙头的第八学区,借力广安地区帮扶剑阁教育过程中为剑州中学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让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研指导、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协调运作起来,借智借力突出学区长学校在教师培训“最后一公里”的特殊作用,有效缩短了学校之间软实力的差距,减少了学校间的差异系数,达成彼此之间优质均衡的格局。
实践表明,以优质学校为领雁,学区学校协同共进的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放大领雁学校合作办学的溢出效应,激发每个学区合作共进的创新活力,实现管理、师资、课程、文化等互通互融,有效解决教育大县存在的部分学校发展动力不足、优质共享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提高每一所成员校的办学效益,整体提升剑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2]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3]⑶郭元婕.新时代我国学区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六个省份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
[4]⑷赵新亮,张彦通.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缘起、理念及路径——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7,33(06).
[5]四川省教育厅、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