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罗朝辉 胡克高
6
初中道德与法治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罗朝辉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沐溪初级中学 胡克高
摘要: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县初中道德与法治胡克高工作室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课前备课的、课中教学流程、探究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
关键词:课前备课;教学流程;探究活动;结构化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县初中道德与法治胡克高工作室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对课前备课的结构化、课中教学流程的结构化、探究活动的结构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课前备课的结构化
1.结构化备课
在探索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从备课环节做起,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单元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单元学业质量标准、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课时课型等栏目,如下表:
课时教学设计是按照下述的课中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熟读文本,理清知识脉络,甚至重新组合教材内容顺序;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思考如何设计导学案,如何设计结构化活动,如何衔接自然,如何突破重难点,最后知识如何迁移运用等。
2.导学案的结构化设计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也是课堂教学的流程图。如果导学案使用得好,学生就能自学知识,自主探究,理清结构,真正落实知识和培养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都能水到渠成,少走弯路。导学案一般包括五部分内容: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问题+答案”的基础知识填空;三是课堂探究与分享;四是知识结构图;五是练习题。导学案的关键就是探究与分享环节的结构化活动设计,让学生有兴趣,也愿意去探究。
二、课中教学流程的结构化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中的发展过程进行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在学习中对最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获得。”导入新课的情境,可以是故事、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大量实践证明,以真实事件的视频引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富有情趣和激情中,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国家权力机关》一框时,恰逢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于是在课堂引入时,播放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的视频,并提问:哪些国家领导人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由此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前年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一框时,恰逢东京奥运会举办不久,在课堂引入时,就播放网红跳水冠军全红婵的比赛及接受采访的视频,并提问:全红婵扮演了哪些角色?她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由此引入课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2.围绕主题,出示学习目标
引入新课之后,先让学生从“主题”出发,用结构化思维(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去归纳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上《情绪的管理》时,就抓住框题“情绪的管理”这个“文眼”,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然后教师用PPT出示学习目标。这样操作,学习目标不是硬塞给学生的,是在学生有所思考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在该环节,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自读教材,大致理清教材结构,圈注基础知识,标出问题及疑问,尝试着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创建。自主预习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课上进行。如果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课上可直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如开火车等方式落实基础知识。在自主预习环节,要充分发挥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检查同学们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在该环节,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结构化的探究活动。通常的探究活动,其基本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要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先进行小组合作探,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即时进行点拨引导。
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时,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看视频《踢猫效应》,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讲讲踢猫效应这个心理学效应吗?
(2)体现了情绪的一个什么特点?
(3)观点辨析: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该笑就笑,该哭就哭,自己的情绪何必顾及他人。
(4)下面两则情境的情绪表达是正确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①自习课上,有几个同学讨论问题,因得出正确结论而大叫。
②一女子不遵守防疫规定,不戴口罩想外出,还辱骂防疫人员被拘留。
探究活动2:
由四位同学表演以下情景剧:
场景一:小娜成绩没考好,同学笑话了她,她不开心。
场景二:回家后,被结亲责骂,离家跑出来。
场景三:跑到无人角落,大哭了一会儿,情绪好些了。
情景四:遇到同学,同学请她看电影。
观看情景剧,探究下列问题:
(1)几个同学表演如何?
(2)小娜的情绪是哪类情绪?如何看待这类情绪?
(3)如果不调节,有什么危害?调节后有什么好处?
(4)通过大哭了一场、同学陪她看电影,小娜的情绪好些了,分别是调节情绪的什么方法?还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5.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提问: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抽学生回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教师也可以用PPT展示本课课的思维导图。比如,在小结八年级下册的《国家权力机关》一框时,教师展示了以下思维导图:
6.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在该环节,通过几道选择题和一两道探究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以及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活动的结构化
探究活动是一个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活动为核心,以评价为手段,以运用为目的,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由抽象变形象、由被动变主动、由单向变双向甚至多向,最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究活动是深度学习的载体,它不仅要求学生深度参与,更要求学生运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在合作探究中解决真实问题,并实现在其他情境中的迁移,促进终身发展。
探究活动要求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成序列化活动。比如,在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时,设计了以下序列化活动:
探究活动的设计,要综合运用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采用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辩论活动等方式,实现探究活动形式多样。此外,还应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