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奏响校园美德教育主旋律 陈凯琳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奏响校园美德教育主旋律

    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小学  陈凯琳

    小学生接触到的中华美德,不是古代贤人的流芳之举,就是现代名人的高尚之行,心中充满了敬爱与羡慕。那么中华美德在自己身上应怎么落实呢?他们大多心中没有数,眼中没有事,行动较为盲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实施了美德教育目标工程。通过立标,达标,评标,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把中华美德教育落到了实处。

      一、大处着眼,把中华美德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大国”、“礼仪之邦”之称,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博大精深可以弥补我们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目标不清、内容零乱、苍白空洞”等缺陷,是我们教会学生做人、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教材。例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金钱至上,损人利己”等不良倾向;“勤俭节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讲吃穿,比阔气”的坏毛病......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确立了这样的德育工作目标:“以中华美德为抓手,落实德育的核心地位。促进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美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学校规定: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每周的班队会、每天的晨会,各班必须讲美德;每周的品德与生活课、美德课,各班必须指导学生学美德,雷打不动;各个学科都要有意识地渗透美德,学校和各班级的宣传栏都要定期宣传美德。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领导“讲美德,抓工作”、教师“教美德,做表率”、学生“学美德,做新人”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了从中华美德教育入手,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形成了以中华美德教育为主旋律的学校德育教育的新理念。

      二、从小处入手,实施美德教育目标工程

      1、从未成年人的道德需要入手,制定美德教育目标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要担当起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必须从小树立公民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华美德教育时,根据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制定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的美德教育目标: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做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个人独处时,做心胸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这样的教育目标,全面具体,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变成每个学生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学生眼见心明,通过努力能够做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拓展美德教育场,努力营造美德教育氛围

        制定了美德教育目标要求后,我们力求让学生达标明理,并按照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拓展美德教育场,调动学生践行这些目标的积极性。

    一是学科渗透美德素养

    我们要求教师在上美德课时,认真备课,尽可能多的搜集并运用有关视频、图片资料,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的优点,把道理讲深讲透,把美德课中高尚人物的鲜活形象植入学生脑海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激励他们践行美德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要求语文等学科对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有机渗透,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自身产生践行美德的自觉性。

    二是实施美德践行,强化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关键是要把教育目标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让美德在日常行为中闪烁它特有的的光芒。我们在进行美德教育时,注意把美德教育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例如,《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我们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三十六项要求:⑴了解父母:知道父母的生日,知道父母的年龄,知道父母的上下班时间,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知道父母的好恶;⑵关心父母:给父母端茶倒水,提醒父母按时吃药,给父母洗脚、洗衣,给父母准备生日礼物,提醒父母不吸烟、不酗酒,提醒父母注意休息,不要操劳过度;⑶亲近父母:经常问候父母,经常与父母游戏玩耍,给父母挂衣端饭,给父母讲学校里的事情,经常与父母谈心,对父母说心里话;⑷理解父母:不向父母要过多的玩具,不向父母发小脾气,不向父母提达不到的要求,父母不愉快时不去打忧,自己的要求父母不同意时不生气,安慰遇到困难的父母;⑸尊重父母:不对父母高声叫嚷,不惹父母生气,外出告诉父母,主动向父母认错,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不顶撞父母、向父母讲道理;⑹帮助父母:自己洗漱穿衣,自己吃饭,帮助父母收拾碗筷,帮父母做简单的饭菜,帮助父母购物,想法消除父母间的矛盾。这样的目标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做到,使学生对父母的亲爱之情、顺从之意、敬爱之心和侍奉供养之行落实到了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原来孝敬父母总挂在口头上,现在落实到了行动上。有的家长来信反映,他的孩子通过孝敬父母教育变了,不仅关心父母了,而且主动帮父母做事情,学校的小目标起到了大作用。

    三是寓美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校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了“编、集、读、写、讲、做”等活动。“编”,引导队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美德手抄报,续编美德故事,编唱美德歌曲,编跳美德舞蹈。“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征集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读”,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书教育活动;“写”,要求队员写读书心得、写日记、写总结,参加美德教育征文比赛;“讲”,经常开展中华美德故事会和主题演讲比赛;“做”,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自2000年以来,每年寒假我们都开展假期美德践行活动,孩子们真、善、美的童心感染了家长,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共鸣,一定程度上起到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招远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们结合美德践行反馈回来的信息,自创了大型集体舞《美德三字歌》。伴随《美德三字歌》推出相应的活动主题。先后开展了“关爱”、“孝敬”、“礼仪”、“诚信”等主题活动30余个。

      3、从交流、评判入手,对学生进行不断激励

        进行一个美德专题教育后,我们让学生自己去践行美德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自己对照目标要求,自查哪些没做到,哪些做到了,哪些做得更好,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二是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家长,看学生在家里做的怎么样。三是调查任课教师和同学,看其在学校表现如何。三个方面都反映好的,我们就将命名为“××好孩子”,进行表彰,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得不够好的同学,我们让其进行再实践。这样通过“实践—总结表彰—再实践—再总结表彰”的反复,学生的美德行为习惯日渐形成。

        着眼高度,着手角度。我们从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素质入手,把中华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通过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目标工作,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美德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彻实地引导学生在体验明理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相信未来的他们将以更高超的技能、更过人的智慧赢得世界。

     

     


    点击次数:91  发布日期:2023/6/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