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陈家禹
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陈家禹(荔浦县东昌镇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本,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一理念应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正视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分层、因材施教、发展
传统教育历来过多地强调统一要求,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一味追求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可量化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而抹平了学生的棱角,最终遏止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学生间的发展又是极不平衡的,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本,应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倡导因材施教,他根据自己弟子的不同天赋、能力、已有知识程度、个性特点等分层教学,是个别教学的典范。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各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目标到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标准和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也强调了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别差异。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作了些探索和实践,在此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恳请同行批评指导。
一、确立分层教学理念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分层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教学。对发展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事实上,这跟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致的。它是一种以实施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分层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特潜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二、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实施分层
既合作又分层,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个别差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同时,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又可互补。常规教学所追求的统一性,根本无法满足班级学生的各种需求。那么,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创造一种能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那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进行分层。依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各层次学生按1:2:1或1:1:1搭配,建立学习小组(可适时灵活调整)。
三、实施分层做法
1、分层制订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既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出共同的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层次确定相应的最近发展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分解到教学中。每节课要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各层次学生最起码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上限目标是让上层次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这样,既保证了基本要求,又鼓励了个体的自由发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在做到心中有书的同时还应做到心中有人,而这人又必须是有个体差异的人。所以,教师备课时就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哪个内容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或大体了解或熟练掌握或灵活运用的,哪个层次的学生应完成什么难度的作业等,教师必须早有打算。这是实施层次教学的前提。
3、分层教学
要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机会,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教学,着眼于下层,面向中层,顾及上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问题的提出和情境的创设要适合知识与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要富于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体验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滋味,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提问中,对上层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有时可用刺激的方法故意跟他们较劲,训练他们的能力,以此达到鞭策他们的目的。对中层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向难题挑战树立赶上或超过上层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对下层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把回答简易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把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分成三个层次,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或每个层次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思维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训练,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4、分层辅导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渴望跟老师拉近距离,得到教师的重视。课外辅导更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注重学习的情绪体验。因为这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良好时机,“亲其师,信其道”,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对下层学生,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教师最好是能给他们面导,作业面批。而对中高层学生的辅导,虽也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此时辅导的重点应放在智力因素上,主要培养他们的灵活变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分层辅导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分层教学,是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主编:刘志 梁立士)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张明生 关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