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有机统一 ——从《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教学组织设计 沈汉彬
谈历史教学三大任务的有机统一
——从《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示意图》教学组织设计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沈汉彬
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在这三者中,知识教学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能力培养是核心。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这三者是互为表里、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一个人若能很好地组织知识,能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就很聪明。”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从思想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目的出发,结合教材、学生及社会的实际,组织知识教育,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在知识、思想和能力三个方面均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生态化的最好表现。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例子谈点肤浅的体会,恳请各位指教。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这一课有一幅以下的示意图(P74),如何结合教材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及社会的实际来设计组织这一示意图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确是要教师深入思考、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的。
①香港岛 ②九龙司 ③新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英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上课时我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并结合P36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及P54《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两幅插图,然后叫学生回答四个问题:1图中的① ② ③分别是香港的哪三部分地区?2英国是何时通过什么战争或者什么条约占领这些地方的?3请你对当时的清政府和英国作一评价。4我国何时收回香港主权?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是谁?现在香港实行什么制度?“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
初中生尚处在少年时期,就其心理方面来看,最突出的个性变化就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就其认知能力来看,学生正由形象思维迅速向抽象思维过渡,并逐渐占主导地位,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图、思考、分析、判断、表达,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事实上,极大部分学生均能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我只需对某些提问稍作点拨。这样既减轻了传统教学教师多讲的负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可谓一举多得。
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常具有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每堂课学的新知识都是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将学的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经常联系相关的旧知识,这样的回忆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快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成逻辑上的联系,从而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P36、P54、P74三张示意图的比较,十分清楚地看到英国单独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后来又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1898年英国又强租了“新界”。至此,香港完全被英国割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揭示教材中这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就会容易记忆旧知识,同样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
这三张历史示意图的连贯应用,不仅使学生形成历史的空间概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动态过程,透过历史现象的思考历史本质。在“强盗越来越多,越来越凶恶”的清朝后期,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中国犹如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的汪洋大海中不断下沉时的情景,无不令人伤感痛惜。从中不难认清帝国主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丑恶嘴脸。从而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可以说历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崛起的精神脊梁,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源泉,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力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励每个学生成为新时期的爱国者也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的应尽职责和神圣使命。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及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如党的十五大和香港回归是1997年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这是每个中国公民都应了解的基本知识。我在讲授新课时通过提问同学,发现大家普遍关心时事,基本上都了解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是董建华;现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收回香港主权充分体现了我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激发学生生活在强大祖国怀抱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号召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多学知识,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总之,历史的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是紧密结合、同时进行的,教师在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联系教材、学生及社会的实际,这是新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生态化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