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低年级生活语文韵唱教学法 姬洪彩

    浅谈低年级生活语文韵唱教学法

    山东临朐县实验小学  姬洪彩

    一、韵唱教学法的由来

    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存在缺陷,感知思维能力较差,语言和交往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 有80%的的孩子伴有语言发展障碍,常出现发音不准、词不达意、语言理解和口语表达发展迟缓等缺陷,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的发展。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智龄明显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更接近于幼儿园的学生特征,传统的拼音、识字、以及阅读等教学内容和方法很难激起智障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枯燥的讲授教材内容,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体能及注意力弱的学生厌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听到音乐时,中重度智障儿童能随着节奏晃动身体,从而陶醉其中,音乐很能唤起他们的感知和共鸣。而经典诗歌、童谣往往带有韵律,能和着音乐节拍说唱,也是普通儿童最早接受的启蒙教材之一。因此在培智生活语文的教学中,我试着把短小精炼、简洁明快、贴近生活、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歌、韵律童谣引入课堂,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韵唱教学法。韵唱童谣生动形象,可以诵读,可以配合音乐吟唱,还可以边唱边做。智障学生虽然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学习障碍,但他们也是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更需要借助更简单和易于操作的学习手段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韵唱教学很快的被学生们接受。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年级按照春夏秋冬编排,选取和自编了一些切合学生实际发展的童谣诗歌。如爱国教育的:1、国旗国旗真美丽,五粒金星照大地;我愿变只小鸽子,飞上蓝天亲亲你。2、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3、地球是我家,我们爱护她;你种一棵树,我栽一枝花;人人有爱心,绿化美的家……等。如爱校、礼仪和文明行为教育的: 1、教学楼,真热闹。杨柳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校园处处有文明,老师、学生齐欢笑。2、小雪花,飘呀飘,大树小树穿白袍,大家扫出一条路,爷爷奶奶不摔跤等等。3、用水洗洗小小手,要让龙头细水流,快快把手洗干净,别忘关好水龙头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 小朋友早早起,先把被褥叠整齐,然后洗脸刷刷牙,背起书包上学,上课听讲守纪律,坐姿端正听仔细, 放学回家做作业 ,端端正正写汉字,睡觉之前把脚洗,养成卫生好习气,在校做个五好生,在家做个好孩子……等。如生活知识的:1、过马路,拉着手来过马路,红绿灯,来指挥,人人都听它的话。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来往前行,你让我,我让你,大家来走斑马线。

    人人安全家家乐。2、杨树直挺几丈高,柳树倒挂细枝条。银杏叶子像扇子,香椿叶子像羽毛。桃树杏树开花早,马缨开花春夏交。松树柏树常年绿,枫叶秋来红叶飘……等。

    此外还有各种经典童谣和古诗词:如《小星星》、《小燕子》、《小小的船》、《小雨沙沙》、《春雨》、《咏鹅》、《弟子规》等等……

    二、韵唱教学法的环节

    (一)初步赏读,整体感知韵律。

    教师激趣导入课文,由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韵律,然后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各种形式朗读。

    (二)细细品读,领会韵律主题。

    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细细品读,在教师引导下领会课文内容。如在学习《讲卫生》这一内容时,整体阅读后,先对学习内容有个大致地了解,再结合问题去读:1、歌谣中写了什么?(清清水、肥皂泡、小毛巾)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或有什么用处呢?(哗啦啦、白花花、擦脸)第二步在品读中学习理解,课文的第一句结合实际生活事例,配合多媒体出示流水,并倾听流水声,出示肥皂泡,观察“白花花,”出示毛巾擦脸,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并联系生活实际,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歌谣的内容,并懂得了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的道理。

    (三)反复诵读,敲响心灵旋律。

    童谣诗歌具有韵律性和音乐性,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唱中才能体现。如“国旗国旗真美丽,五粒金星照大地;我愿变只小鸽子,飞上蓝天亲亲你。”合上节奏,边拍边读,学生说起来容易整齐一致,在节奏的影响下,学起来也很振奋,有精神。由于简练,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不但可以从各类语汇中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增强联想及叙述的能力。特别是胆小的孩子言语也比以前连贯了,口手的协调能力也得到增强。

    (四)唱诵表演,体验身体律动。

    配上和童谣诗歌合拍的音乐,在音乐中体会童谣的韵律美,节奏美,或者随着音乐边唱童谣边做动作。如《风来了,雨来了》在音乐中让学生挥动手臂模仿风的动作,用手指的起落模仿下雨的动作,用小拳头模仿打鼓的动作,让学生想象下雨的情境并和学生一起表演,培养了想象力的同时能有效补偿学生的视知觉障碍和情感障碍,提高身体协调性,特别是身体协调性比较差的智障孩子。

    (五)自由发挥,情感拓展升华。

     如学习了《小小的船》让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歌的体会,如果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或者画一画自己的所感所想。再如学了《讲卫生》后,你有什么收获?你平时做到讲卫生了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得。

    三、韵唱教学法适用范围

    语言浅显的童谣把正确的语法、语汇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口语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规范的语言,适应了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发展的水平,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在童谣中使用的词汇所反映的事物比较具体,突出它的形态感、色彩感和动作感,能够使中重度智障学生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契合了中重度智障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童谣与音乐密切联系,童谣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中重度智障学生产生愉悦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韵唱教学法实验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应用韵律教学法有力的激发了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在学生边说唱童谣边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中重度智障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身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愉快的情感,进而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产生积极、主动又直接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在智障学生课堂教学中韵律教学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让智障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求知中发展,识字量大幅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增强,问题行为越来越少。显然韵律童谣教学在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补偿缺陷、培养品德、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我的韵唱教学课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广泛认同,2012年执教的《小小的船》获得省电教优质课二等奖,让我和智障孩子一起在韵唱中快乐学习吧!

     


    点击次数:165  发布日期:2023/6/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