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朱景贤

                     浅谈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吉林省乾安县丰泽中学    朱景贤

      同样的内容,同样数量的问题由于提问方法不同而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提问方式与技巧,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1  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适合所教的学生水平。问题太容易如喝白开水,淡而无味,没有启发作用,达不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思考能力的目的;反之,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习积极性,起不到引导作用。设计问题难易程度的原则是稍难但又未超过学生的水平,就像摘树的果子,既不能垂手可得,又非可望不可及,只要积极向上一跳就能够得着。

    2  提问的时机决定于教学要求和问题的性质。                                  

    一般来说,回忆问题及理解问题适用于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边讲边插入问题或授课后立即提出问题;应用问题、创造性问题及评价问题适用于在学生已基本熟悉所学的内容之后,这些问题可在授课完成之后,留作思考题,下次课上获取答案。

    3  问题的安排

       提问问题时,应当是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提问题顺利进行下去,尽可能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不会出现哄场或冷场现象。

    4  问题的分散

      有时问题的难易较大,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或不完整,教师可将其分解成若干较容易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的正确答案集中起来就是这个较难问题的正确答案。类似于我们教学生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如: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下午,托尼和他的同学到运动场上去溜冰。”这么长的一个句子,学生一下子完成比较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分成下面几步来完成:

       Tony  went  skating.(第一步)

       Tony  went  skating  with  his  classmates .(第二步)

       Tony  went  skating  with  his  classmates on  the  playground.(第三步)

       Tony  went  skating  with  his  classmates on  the  playground on a  cold  winter  afternoon(第四步)

     分成这四部来做,学生就不觉得难了。

    5  提问的对象

    提问的对象应当包括全班学生,最好先面向全班提问,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指定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先提问后指名。这与先指名后提问表面上似乎没什么差别,但事实上两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能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随时准备被教师叫到来回答。而后者只能引起个别学生的注意,没有被指名的学生认为这问题与己无关,就会处于消极状态,不去积极思考,有时甚至思想开小差。

    6  同样问题的处理

    对于同样内容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提问的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使用一点儿高级词汇,对于稍弱的学生要使用初级词汇。例如询问“你父母是做什么的?”用两种问法:

    What are your parents’ occupation?(对较好的学生)

    What do your parents do?(对一般的学生)

    又如,同样问:“音乐会”与“集会”的区别,对好的学生可以问:“How is it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concert and a party?”对一般的学生则问:“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ncert and a party?”

    7  对学生回答的反应

     很久以前据说有两位新西兰教育家曾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的反应与 教学效果的关系做了有趣的实验。他们选了两组数目相同的学生,一组叫反应组(Reaction Group,另一组叫无反应组(Non—reaction Group)。两组教同样的课文,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仅仅在于:在无反应组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仅作消极重复正确的答案或在学生答错时给予纠正,而不作积极的反应;相反,在反应组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做出不同的积极反应,或是加以表扬,或是进行鼓励,或是纠正错误并进一步启发。实验表明,反应组的学生比无反应组的学生进步快,学得好。这一实验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的反应,不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而是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回应的反应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不容忽略的环节之一。

      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当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总的来说,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应。从鼓励和启发的目的出发,对不同的回答做出不同的反应。一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例如说:Well done./Very good./

    Very good, indeed./Excellent./Perfect./That’ s a good answer.等等。

    (2)       对于学生部分正确的回答应首先肯定其正确部分,然后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再给出正确答案。既不要全盘肯定,也不要全盘否定。例如可以说:The first part of your answer is correct,but it world be better if your answer like this…;/Good, but there’s a small error in it…

    (3)       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切忌用讽刺挖苦或厉声指责的语言,也不能消极地给予否定,而应鼓励他们所作的努力,表扬其敢于回答的精神,然后再启发做出正确回答。例如:No, that’s not correct, but I’m glad you gave me your answer./Sorry, that isn’t what I want , could you try it again?等等。

    (4)       有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一时无法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坦诚对学生说明,弄明白后再给予答复或课下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但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和形象,还会得到学生更多的信赖和尊敬。

    实践表明课堂问答法的合理运用,无疑会给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点击次数:87  发布日期:2023/6/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