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打造高效课堂 绽放全员精彩 蒋明红

    打造高效课堂  绽放全员精彩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中心小学    蒋明红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上,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在“减负提质”的今天,如何打造精彩高效的课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      营造轻松氛围,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

    素质教育观认为: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手段和策略,而且更是教育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重视情感教育。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了,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

    引导动手操作,还原一个积极探究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首先设计了一个找秘密的环节,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了一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直接作出判断;2、当面对两个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比较结果时 ,质疑,给学生们一个自由探究的机会 ; 3、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具,由小组开展活动,动手操作,探究方法;4、提出活动要求:先议一议、再做一做、然后说一说,最后比一比。要求一下,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非常浓,每个学生就似一个个的小精灵 ,可爱极了。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      加强合作学习,开创一个相互促进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学习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倡导师生互动,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凸显了教学情意功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数学学科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数学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拓展数学思维。在新教材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尤为重要。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节内容时,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以及通过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我给每组同学发放了一组几何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求各组通过对折的方法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比一比哪一组最先有结果。我刚说活动开始,各小组已经忙活开了,学习助手分工,每人折一个图形,对折后各人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将各人的结果进行统计,一会儿功夫,各组都纷纷举起了小手,表示都已经有了答案。 

    在这个活动中小组内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言的机会,真正做到了在课堂上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同时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养成了合作的意识。

    四、      借助媒体演示,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课堂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课时,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这样全班的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演示中,对所学的知识不仅是知其然,而且是知其所以然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课堂。尽管有时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编织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课堂,展现出灵动的课堂精彩。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学生的全员参与而绽放更多的精彩!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23/6/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