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马 磊
运用多种方法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山东省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 马 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进行创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采用亲身体验法、展现思路法、挫折演示法、拓展问题法、问题教学法、局部探究法、智力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非常有效的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
关键词:亲身体验;展现思路;挫折演示
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离不开创新。创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一、亲身体验
设计某种情境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段,让学生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像演员体验生活似的开展学习活动。做法是:
1、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进行体验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展开体验的环境必须具有教学任务要求的知识性,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学习内容的体验上。如老师在讲《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让学生理解细丝变弯的原因,我创设一个体验的真实场景,准备好一块光滑木板,请学生在上面走一走,并说说自己的脚趾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经过体验观察和思考,马上明白了走在较滑的地方,我们的脚趾本能地弯曲起来是想抓住地面,好稳固地往前走,不摔跤。由此及彼,学生就容易明白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细丝变弯也是为了牢牢巴住墙,好把嫩茎往上拉一拉的原因了。从而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的聪明了”。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智力活动,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在教《我的弟弟》这篇情感因素十分强烈的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字里行间去体会弟弟“小萝卜头”在监狱那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中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再与今天学习生活的优越性进行比较,这对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意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经过长期的熏陶,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就会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
3、及时诱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组织讨论,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老师安排分角色表演购物这一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帮学生理解“单价”、“数量”的关系;理解“多减了要找回”的速算方法等,从而理解掌握本课知识。
二、展现思路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显自己探讨疑难问题的实际过程。教师边讲边写,写错了就擦,擦了再写,说不下去的时候,就改变思路,重想,重讲。同时,教师和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参与创造。要点是:
1、教师要对所要讨论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切不可认为“展显思路”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上作毫无准备的即兴发挥。
2、所探讨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不断地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火花、瞬时灵感和科学想象。
4、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所要探讨的内容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换的知识时,冰的形成,烧水冒出的热气、冰棍冒出的气的形成等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水的三态转换的原因也不能正确理解。所以这时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课件演示水变成水蒸气再遇冷液化形成白气的小知识,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得出结论。学生也更加亲近自然亲近科学。
三、挫折演示
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模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有意在解题中展现思维受阻的情况,并籍此向学生演示在若干挫折后,如何克服了思维上的障碍,取得成功。
1、演示要尽可能是自然真实,创造出一种能诱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气氛。
2、所经受的“挫折”要预先准备好,做到心中有数。受挫折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二至三次较为合适。
3、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错误。 例如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捕””勇””武”这三个生字时,先故意写错,然后问学生这样写对吗?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就说不对,我再问,到底对不对呢?请仔细观察,这时刚才说对的同学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哪里不对呢?引起所有学生的关注后,老师这时开始书写”捕、勇、武”的正确写法,学生都瞪大眼看老师书写。这几个字的正确写法学生就牢记于心了。这样安排就是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注集中,.学习效果更好。
四、拓展问题
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问题相关而又要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实施步骤及要点如下:
1、解答原题。
2、编拓展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编出不同的拓展题,教师分别加以评价,引导学生对编出的问题适当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更进一步掌握编拓展题的方法。
3、解答拓展题。教师在学生所编的拓展题中选出几个代表性的,作为共同问题让全体学生解答;再引导学生考虑从各题的关系中学到了什么。如小学数学的复合应用题教学,可经常运用这种方法。
五、留出空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预计可能的结论。
1、必须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拥有合适的知识去填补内容不完全之处。
2、要把握好所留“空白地带”在该知识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中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部分,内容中难度特别大的部分,均不宜作为“空白地带”来处理,以避免超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
3、在学生填补“空白地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当学生的活动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使他们少走弯路。当学生的想法与教科书不符,但确有道理时,教师不能否定,而要视其创造性程度加以鼓励和表扬。
4、对于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复杂的内容则要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适合于各科教学。
此外,教学论研究中经常提到的问题教学法、局部探求法、社会探究法、智力激励法等等也是一些非常有效的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上述教学方法应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予以使用,逐步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高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