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坚持以生为本 转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严军兰

    坚持以生为本 转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计子川小学      严军兰      

    摘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其实指的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加入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好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的课本知识,又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今的教学更多时候强调的是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一个引导作用,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知识学习。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具有一定的威严,大部分学生处于一个惧怕老师的状态,这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准确分析,良好的思维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思维教学。比如说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时候,当对课本的主要知识讲解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圆柱与圆锥这两个物体,结合它们的特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说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它分别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来的,再比如说根据实际生活举出一些类似于圆柱或者是圆锥的物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可以举出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当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数学问题更多时候注重的是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帮助他们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以这种形式展开相应的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响应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同时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经常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无法做到贴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联系起来,只有做到学习和练习二者相结合,才有助于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相应的知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说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时,可以设置为简单、中等、难这三个层次,分别布置相对应的课后习题。比如说对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教师在布置相关课后习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基于这些然后布置相对应的课后习题。以实际情况出发,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时候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感受,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给孩子进行灌输式教育,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教师也应该学习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创造出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身心愉悦,又能够掌握相应知识。

    三、鼓励激烈的合作讨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但是这些学习潜能必须要经过正确、合理的引导才能够激发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实践,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不过多的去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双手和双眼去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的奥妙。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质疑和教学时的相关疑惑,学生提出质疑和疑惑其实表明他们进行了相应的思考,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进行自主解决,因为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或许这一个疑问不需要老师讲解,其他同学就可以帮助解答。所以小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情谊,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可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说在教授《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可能会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疑惑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别画出这两个统计图,观察一下二者的区别和相同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感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的积极探讨,教师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学生需要积极主动配合老师,上课积极回答相关问题,下课及时巩固相关的课后作业。相信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会越来越突出,教学氛围会越来越和谐,课堂效率会逐渐提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相关素养也逐渐提高,在小学教师的精心培养下,给学生奠定好扎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成中超. 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J]. 读与写,2021,18(3):158.

    [2]邹来金.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J]. 文理导航(下旬),2016(12):78.

     

     


    点击次数:162  发布日期:2023/5/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