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赵小玲
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南街小学 赵小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师是关键。如何能让一节小学数学课高效,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仅仅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形象化,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数学知识形象化的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给学生们讲解植树问题时,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行课堂讲解,教师可以事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例如可以以小棒为树,橡皮泥为土,然后给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在对植树问题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开始正式地讲解植树问题的基础知识,而当学生们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头脑中还是不能构建好数学模型。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运用,而其他同学则再次观摩学习。当学生完成挑战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而其他同学在完成了观摩学习后,也能够将知识进一步的掌握,学生们都将踊跃报名参加操作。通过使用教具辅助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们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之中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数学学习。
二、留够时间和空间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过于严格,没有留下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更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在数学问题空间中认真探索,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学生的探索之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思路和方法正确,能顺利前进,思路和方法不当,会曲折迂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一课分桃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剪纸,剪出桃子实物分发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孙悟空摘了好多桃子,猪八戒很想吃,于是孙悟空就给猪八戒分桃子,桃子太多吃不完,于是悟空跟八戒说,一天给你2个桃子吧!八戒不开心,孙悟空灵机一动说道,那给你10个,你吃5天好吗?八戒抱着10个桃子笑了,孙悟空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呢?”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的本质,10个桃子分5天也是一天吃2个,只是一下子拿到手的多了。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能力大大加强,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各位教师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之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们培养数学思维,使得他们认识到数学的真正魅力,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团结小组成员,从而为整个班集体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的《找规律》一节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将相关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规律有一定的概念认识,然后为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学生对白纸进行一个填涂的设计,并且在思考之后,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自己的填涂方案的谈论,讨论出谁的填涂方案更加的有代表性与有特色,然后后让学生上台来对自己填涂方案设计的想法进行一个讲述,并让其余的学生来进行讨论,讨论学生对于填涂的方法以及规律的特色,使得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中,能够将问题得到更加有效地解决。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只要我们能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强化目标意识,积极自觉的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就一定能实现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对话、敢于表述自己思维、敢于与不同思维进行辩论的胆量和兴趣。在促进学生思维和谐发展的同时,高效地构建了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健康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