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李 进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四川省广安恒升中学校       

    在近两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加大改革的力度,继而重新审视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改变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等手段进一步落实该理念中的素质教育。

        一、提升理论水平,深刻理解内涵

        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工作中,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落实。

    同时,我们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影响,使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的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

    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高中地理老师应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快适应我们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发展自我

       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新课程改革理念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

    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

    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我们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第三,是文化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后的课时大量削减,因此要求我们地理老师要把每一堂课都上成高质量的精品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有地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要有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前沿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学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跟上时代。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对于人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

    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人格

    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教师要以人为本。学生是各具个性的个体,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我们的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新理念和新策略。

    我们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四、审视教材地位,驾驭课改精髓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地理教师重新审视地理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我们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总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确定培养目标,结果往往以单纯传授课本知识,让学生简单地记忆这些知识为主要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也就决定在地理教学中贵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

    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

    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

    五、改变教育方式,全面培育人才

    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人们树立起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这就势必要求我们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新课改下的问题意识课堂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文、图、声并茂,使得各种教育信息更加生动、直观。

    地理学科区域性、空间性比较强,用文字有时很难表达,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思维变得活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这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志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野外观察能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的功能同时得到施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点击次数:88  发布日期:2023/5/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