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于德芬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山东省胶南市宝山镇中心园           于德芬

    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几代人围着“小太阳”转,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处处呵护。他们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成员,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狭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别人、性格上自私、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我们民族的发展,所以我就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为支点建构课程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合作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基本是沿着这样的路线进行的:最初几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是父母,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塑造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调查了解幼儿社会性交往及家庭教育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家长的认识不到位,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视不够,所以我们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讲座、座谈、专题讨论、相互交流经验、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使家长从观念上转变,从行动上更新。如家长都知道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与邻居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对来访客人有礼貌、健谈、开朗,主动邀请邻居的孩子到自己家里玩,鼓励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家串门,不怕乱,当孩子发生冲突时,认真引导,使孩子和好如初。并且家长在农忙季节也抽出一定的时间,带幼儿外出游玩、参加各种活动,开阔幼儿视野,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

    二、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如果说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摇篮”,那么幼儿园就是幼儿的“学步车”,为了很好的发挥“学步车”的作用,教师首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园的教师是一个小的团体,教师集体要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向上、团结的生活氛围,不仅班内教师之间、班际教师之间、教师领导之间,而且教师幼儿之间,都是一种平等关系。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两位教师因为一件小事在孩子面前吵了两句,孩子们都吓坏了,说话做事都很小心,活动兴趣不高,两位老师也觉得不自然了,为了打破僵局,我只好当和事老,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玩的很开心。

    为了使合作课程不断深入的进行,我们重视教师师德培养,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代表自己,而且影响幼儿。为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教师从语言上做幼儿表率

    我们打印了幼儿教师礼貌用语和对幼儿忌语,人手一份,展开学礼貌、用礼貌用语的热潮,并且鼓励教师探索协调双方行为的商量用语,包括教师和幼儿使用的。为了使这一活动长期深入的进行下去,我们采取平日跟踪活动与班内教师互相监督的形式,记录教师语言,开展交流评析活动,评析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找出缺点,对症下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都能有意识的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在教师的影响教育下,语言交往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增强了。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合作的乐趣

    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教师集体竞赛活动,让幼儿当观众,目的是让幼儿从教师活动的热烈场面中,激发参与合作活动的兴趣。比如拔河、蜈蚣竞走、打敌人、踢毽子、跳绳等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活动后请幼儿评判一下获胜的原因是什么。总之,一些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合作交往提供了动力,幼儿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游戏是幼儿交往的场所之一,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探索,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它使幼儿处在一个安全、温暖、宽容的环境中,便于平等交往与合作,使幼儿养成文明、健康、乐群、会玩的良好品质,能够完成《纲要》提出的这一目标。

    (一)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是指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跨龄幼儿组合,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共同活动,结伴游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实现跨龄孩子间的教育互动,从而使幼儿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获得最佳发展。混龄户外活动,打破了班级界限,活动区域扩大,玩伴增多,活动器械丰富,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了吸引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活动目的明确,观察到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要援助幼儿心灵的发育。在混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应在活动前后,即活动前的教育和活动后的反馈。在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节幼儿活动量,要少干预幼儿活动。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往往玩的是合作游戏,通过大带小的活动,大组幼儿就要担当“领导者”,他们的责任感增强,以自己年龄上的优势弥补小组幼儿的不足,容易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活动质量会相对提高;而小组幼儿觉得大哥哥、大姐姐的想法真特别,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所以就对他们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合作会非常成功。比如在玩过小桥的游戏时,大组幼儿会自觉的让小组幼儿先过,自己保护他,并鼓励他说:“不要怕,眼睛向前看,我保护你呢。”通过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了。

    (二)在活动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以前我在提供活动区材料时,仅仅考虑到孩子对材料的兴趣、材料的性质,而没有考虑到利于不利于孩子间的合作。比如我在美工区给幼儿提供纸,我会把一张大纸裁成适合一个幼儿用的小纸,这样有时幼儿想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时会不合适,所以现在会给幼儿提供大纸张,幼儿需要裁剪,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我经常鼓励幼儿合作,象粘贴活动、绘画活动、建构活动、科学活动、角色游戏等,让幼儿发挥同伴间的聪明才智,认识到各自才能与品质的多样性,认识到自助与助人的乐趣,增加幼儿之间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心理。平时幼儿在进行结构游戏时,我会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优点,让幼儿评一评谁的搭建技术高,为什么?哪个地方值得自己学习?逐步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搭建比较复杂的建筑及物品,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这时往往建构技巧高的小朋友自然结为同伴,别的小朋友想跟他们合作又没有机会,这时候我会采取别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以强带弱,互相取长补短。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个小朋友提议搭建天安门城楼,此时也有别的小朋友愿意和他合作,但在搭建过程中他总是要小朋友听他指挥。当时我没有去干预他,而是在一旁观察。慢慢的跟他合作的小朋友都走开了,而又组合在一起,重新搭建天安门,别的小朋友的搭好了,他的才搭了一半。在讲评时,这位小朋友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活动中他都能够及时征求小朋友的意见,合作很愉快。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协调与合作的技能。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如果有某一个角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我都会提醒幼儿合理分工,进行大胆想象。如幼儿在玩《开餐厅》的游戏中,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当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就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户外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广阔的环境中交往、合作

    每次外出锻炼活动,我也增加合作的内容。为了使活动收到实效,也采取混龄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互相帮助、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你帮我背背包,我给你系鞋带,爬小山时你拉着我、我拉着你等景象,使人倍感亲切。特别是他们在树林里玩过家家、捉迷藏等游戏,合作不再是问题。

    同时,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有意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如主题活动《帮帮弟弟妹妹真好》,使中大班幼儿很自觉的给弟弟妹妹系鞋带,带他们玩,故事《送你一把伞》意在让孩子懂得帮别人解决困难也是件快乐的事,美术《手拉手,郊游去》、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等教学内容很好的结合了合作与交往的目标。

    以上是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做的初步探索,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深入的研究,力求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点击次数:204  发布日期:2023/4/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