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胡小燕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胡小燕
摘要: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成为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是从去年开始,实施一年来,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加强了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本校特点自定教材。
关键词:新课标;新尝试;体育课
当前教育面临着新的体制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第一线的改革实施者,更应走在前列,真正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我在教学中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体育教学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在体育课教学上有了一些想法,愿与大家共同探究,一起交流。
一、正确的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长期以来,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过多追求成绩,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在教学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学习的难度降低,二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要采用的教学内容是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进行的内容变化不大,但在学生的跑的素质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
1、教师要与学生角色互换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充满智慧和活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用学生的身份去探知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走近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
2、由备“教法”变为备“导法”
课堂导入,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前担心学生混乱的场面成为多余的问题了,结果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减少了不少无效的劳动时间。由此可风,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
1、自编自制
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可分别利用3至5分钟,鼓励学生自创舞蹈、徒手操、绳操等。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示范。也可利用风雨天气观看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获得创作素材;另外,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律动等加以改创,也可自创体育游戏,改修游戏方法及内容等。教学中,对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低年级学生以指导为主,对高年级学生以提示为主,重点是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配合意识,达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之目的。
2、采用“自选超市”的教学方式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提供的条件范围之内,选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层次进行练习,能力强的可选择高一点的目标层次,能力较差的可以选择低目标层次,要注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要切实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可以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身心愉悦的活动,充分利用篮球的魅力把整节课用篮球活动串联在一起,以“心随球儿一起飞”为题,以“享受篮球”、“欣赏篮球”“学习篮球”、“展示篮球”的动作技术和“我爱篮球”五个部分来组织教学,满足同学们的需要,我想很多学生会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3、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4、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活动时也可分小组,组内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学会帮助、协作与尊重,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自理自主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还需付出努力,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上就是我在新课改下的新的体会和尝试,今后我还要进一步抓住教改的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因为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之路还远远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