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用师爱弥补小学生残缺的教育 钟少琴

                 用师爱弥补小学生残缺的教育

                         ◎   广东省梅州市中心小学   钟少琴

       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中的小学生,享受着父母完整的爱,沐浴着童年快乐的时光;而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因为缺少了父爱或母爱而显得步履蹒跚,有时会成为迷途的羔羊。当今社会“残缺型的家庭”越来越多,导致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残缺,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茁壮成长需要父母这个藩篱的日夜呵护,以及教师这个园丁的精心栽培;当父母这个藩篱出现漏洞的时候,教师这个园丁就应该及时给补上,用师爱来弥补小学生残缺的教育。单亲家庭的小学生一般与自己的母亲或父亲单独一方生活,甚至父方或母方的隔辈亲人一起生活。很多单亲学生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双方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双方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不归路。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小学德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引起教育界的重点关注,也给未来社会埋下诸多隐患,十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单亲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守候祖国花朵成长的教师,有责任“弥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用师爱构筑单亲学生健康成长的藩篱。

     一、绘制单亲学生成长轨迹,让教育有踪可寻

       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基本情况,探析单亲家庭学生成长轨迹,收集信息编制学生成长档案袋,方能在持续的教育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山区小学,由于小学生居住分散且离校路途较远,要想通过逐一家访来收集小学生的家庭情况着实有些困难;

      而且教师每一年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新生,要想准确、全面的了解单亲学生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学校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内容以收集其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每个任教老师对小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单亲家庭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中途有变化的可以增减。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档案就像是单亲家庭学生的脚印,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清晰的痕迹,这些痕迹作为他们成长的坐标点,勾画了他们的成长曲线,成为他们衡量自己、评价自己的最好尺度;同时是对他们学业、表现、思想的记录,还有成长的经历和反省,为其今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确切的参考资料。

     二、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学生,弥补残缺的爱

       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单亲学生的生存空间,走向他们的心灵世界,做单亲学生现实中的良师益友,心灵上的指路明灯。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残缺”的单亲学生来说,师爱是教育的基石。作为教师,要在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教师要给予单亲学生特别的关爱,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单亲学生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例如:教师在对待违反纪律的留守学生时,切勿刻意的区别对待“单亲学生”,严厉批评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你没有被遗忘,老师时刻关注着你的成长。

       单亲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教师要时刻关注、跟踪其成长轨迹,采用多种措施,了解基本情况、教育其日常行为、引导其走向健康的成长道路。例如:针对单亲学生有话不便说、不愿说的心理特征,可以特地为学生开设了《心灵之窗》、《知心朋友》,要求单亲学生将心理话、内心的苦闷投到信箱中宣泄,每周开箱一次,将单亲学生信息分类整理后,及时处理,并专门与单亲学生进行知心交流,然后将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单亲学生的监护人,帮助他们解开心扉,恢复正常的心理、生活和学习,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三、设置单亲学生代理家长,严堵教育漏洞

       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根据单亲学生中“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由班主任、任课教师、近亲属、校外德育辅导员等担任“代理家长”,学校负责“代理家长”的培训,“代理家长”的主要工作是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代理外出务工家长履行家长义务,定期和“单亲学生”谈心,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其思想上的困惑。例如:对于学校中午寄餐的单亲学生,可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主动走近他们的生活,当他们吃饭时问问饭菜是否可口,有什么要求,在他们吃饭时对挑食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教育,提高饭菜质量,力求营养均衡,提醒他们饭前饭后注意事项;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代理家长要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单亲学生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双亲爱的缺失,给问题学生营造完整家庭的氛围,让单亲小学生也能享受“完整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同时推行“手拉手”、“心联心”活动,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单亲问题学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

       代理家长平日多关心帮扶对象的学习、身心健康,让单亲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通过代理家长的正面引导,使问题单亲学生理解生活的艰难、父母的不易,教育他们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四、建立多元合作教育机制,让教育如影随形

       弥补单亲小学生“残缺的教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精诚合作,教师和家长密切沟通,实现同步教育、齐抓共管。对于单亲学生的教育,必须构建好“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单亲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教师与单亲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单亲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向单亲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开设亲情专用电话,让学生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知道学生在校的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单亲学生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单亲学生学习状况,并把其父母双方的情况告诉单亲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每学期定期单独约见或家访单亲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通报单亲学生在校学习及表现情况,了解单亲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填补教育空缺。此外,学校要积极发动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弥补残缺的爱”的教育行动中来,让单亲学生与普通学生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综上所述,单亲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当前小学教育的普遍问题,面对“残缺的爱”引起的“残缺的教育”问题,教师责无旁贷,只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单亲学生的成长轨迹,针对每个单亲学生的特殊情况,用师爱去弥补“残缺的教育”,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关爱,细心呵护每一位单亲学生脆弱的心灵,通过完善“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机制,让单亲小学生这朵祖国的特殊花朵拥有普通花朵一样的成长环境,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点击次数:180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