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策略 向银花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策略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辰小学校 向银花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好人才基础。
策略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力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中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是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更需要有这样的教学氛围。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角色,由权威的讲授者变成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这样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时,上课前,我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这个谜底学生费了好大功夫才猜出来是草莓(草没的谐音),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梅(羊没的谐音),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询问学生: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来,而第二个谜语老师一说出来,你们就能猜到。经过这样的猜谜语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推导中去思考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在这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和畏惧的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诱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策略二:创设情境,孕育创新意识
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创新的情感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够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用“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个中奥秘;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可利用多媒体对长方体的表面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创设“动态情境”,以增加学生探究的乐趣,增减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利用多媒体,设计出轮子是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等状态下运动画面效果,创设“应用情境”,以启发学生对圆的特点的认识;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组织学生进行圆柱和圆锥量杯互为“倒水”的实验,创设“实验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乐于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策略三:重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在深入,头脑在变复杂,智能在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即使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应批评,而且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只有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精神。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好奇地提出:梯形的面积S=(a+b)h÷2,三角形的面积S=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上、下两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呢?经过尝试、验证说明这个学生的好奇想法是正确的。教师平时应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应该热情的鼓励,积极地与他们一起去探索,说不定会和学生们一起发现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策略四: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即突破求同思维的定势,从新视角获得新的理解。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求异才能创新,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设想,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一个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善于同中求异,产生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教学效果。鼓励求异,能在不知不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有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一般学生都是先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小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倍数,即(24×24)÷(8×8)=576÷64=9。而有几位学生却列出另一种解答方法24÷8=3,3×3=9,让他说道理,他是这样说的:“因为两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倍数等于边长之间的倍数乘边长之间的倍数。”这位学生构思之奇特,算理之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求异,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