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杨亚辉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   重庆市北碚区两江名居第一小学  杨亚辉

    何谓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中这样表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和学是一个动态的整合体,像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前进,只有当两组齿轮和谐运转、良性互动时,这个组合体才会稳定地向前运行,实现教学相长。

    假如课堂上老师只顾自己一味地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反馈,不关注课堂上随时随地的学情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那么,可以想象,课堂的效率肯定大打折扣;同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照着老师依葫芦画瓢,而不积极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进行自主消化,知识重构,那么可以想象,学生的课堂所得应该也有限。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没有摆脱“师道尊严”的枷锁,固步自封、唯我独尊,不肯承认学生的再创新;也有一些教师碍于老师的面子,不愿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样的,多数学生还比较迷信老师的权威,偶尔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来,更不敢与老师据理力争。其实,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理,韩愈也在《师说》中写道:“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承认一代更比一代强,反而是老师的尊严的体现,是作为一个师者的心胸开阔,思想豁达,境界高远的体现。

    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意为之来一步步实现。

    一、备课中体现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课堂效率的保证之一。为了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更要备学生,关注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等,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反馈情况,做好预案。设计教学方法时,不仅注重教的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学法,让学生有法可依,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课堂上实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舞台。怎样在课堂上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呢?

    首先,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先决条件之一。师生的互动是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师作为成年人,有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基本上能够保证参与课堂。而学生年纪小,心智不够成熟,课堂参与情况参差不一。所以,师生互动第一步,必须吸引学生先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此,很多老师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

    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厌倦甚至反感,所以,老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讲授与练习穿插,小组合作、分组比赛并行,沉浸式情境体验与问题激励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再次,教学身份互换。所谓教学身份换,是指在课堂上,临时让学生充当“老师”,而老师作为“学生”。这种身份交换,既容易激发当小老师的学生的好胜心,满足他们成功的体验,也给课堂注入了新鲜感,有利于调节课堂节奏和氛围。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由于有了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所以我放手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小结算法,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当小老师,上台讲述小组的研究发现。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发现,他们作为临时“老师”有天然的优势,就是他们来源于学生,对学生容易犯的错更了解,所以,有的小组直接在讲述中提到了粗心的孩子们会犯哪些错误,让我也受益匪浅。同时,因为孩子们平时玩在一起,学生们没有心理距离,孩子们起来提问质疑也很积极,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第四,注重课堂反馈,课堂教学具有随机性,它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程序,一步步执行下来,分毫不差。相反,因为教师、学生的状态、教学内容、甚至天气、时间等具体情况都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包括观察孩子们听课的状态、巡视学生的课堂作业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和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积极的学生互评和老师的评价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同伴不约而同的掌声,老师真情实感的夸奖和鼓励,都能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期待,增强学习动力。

    三、课后继续推进

    课堂并不是教学的结束,只是教学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作业反馈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在课堂上还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思考,那么,作业就是他们展现自己的最好契机。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通过批改符合或者在作业评讲中予以分享、肯定,给这部分孩子一个正向的激励,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增强孩子们的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继续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活动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互相促进、互为依存的结合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教学具体内容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教学时加以运用,课后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发现学生的亮点,肯定学生的成绩,与孩子们共同进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点击次数:134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