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探农村小学社会课教学 王运龙

    初探农村小学社会课教学

                      ◎   黑龙江省汤原县鹤立镇中心学校   王运龙

    摘要:农村小学社会教学,以实现儿童人体的社会化为根本,以愉快教学为主要手段,以重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原则,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社会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社会课教学;社会化;社会实践

    农村教育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如资金短缺师资匮乏设备简陋等等)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而小学社会课又尤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其内容覆盖面广,触及了政治地理历史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社会观念,形成知识体系,增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上好农村社会课的关键在于拉近课程与儿童的距离,实现儿童个体的社会化在教学中我的主要教学观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课教学必须实现社会化

    由于社会课中融汇了关于认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获取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为儿童个体社会化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儿童意志情感品德行为诸方面的社会化因此,在社会课教学中,必须立足于个体社会化的实现

    第二、在社会课教学中应实施愉快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立足于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情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摄取知识

    首先,导入新课时应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巧妙地设计导语,这样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储蓄—利国利民》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爷爷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攒了几千块钱,他担心钱被小偷偷去,于是把钱藏在了自家的天花板上可是过了几个月再去看时,钱已经被老鼠咬烂了张爷爷很伤心,后悔自己不应该把钱藏在那里

    讲完故事后学生们都对张爷爷的事感到惋惜,许多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应该把钱存入银行,这样才保险这其间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发言,使这一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其次,在新授环节同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手段,在兴趣中明理,在兴趣中激情,在兴趣中导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教学时采用投影,放音乐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没有充分的条件来应用这些设备;另外,激发学习情趣也不仅仅只依靠这些手段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教《一粒米的来历》时,由于我们地处农村,许多学生家长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拿来一些自己家生产的粮食,如玉米大豆等课上让他们讲一讲这些粮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由于学生对一些农业生产的环节比较熟悉所以讲起来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珍视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感,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社会课教学应注重社会实践

    儿童的品质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其实学生个体既然成长在这个社会当中,也一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一些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使他们增长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丰富了人生阅历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不能够辨别孰是孰非, 再加上生活圈子的狭小,认识的范围也有限,从总量上看真正获取的,有进步意义和有价值的就不多了因此,我们在社会课的教学之中更应该突显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进行社会课程的实践活动,首先要重视社会调查,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认识社会这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课本中规定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周围社会,通过亲身体验,取得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其次,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深入钻研教材,发现教学内容的实质,指导学生随时随地自觉地观察社会,从而形成认识社会的能力达到课内外相结合,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课的教学应以实现儿童个体的社会化为根本,以愉快教学为主要手段,以重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原则,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使学会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社会知识和能力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