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张瑜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张 瑜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地享受着这一成果带来的喜悦。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一、丰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的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语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在听,例题讲得少,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信息技术后,往往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另外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是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生动活泼的视听信息,配上文字的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栩栩如生,课堂教学大放光彩。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鲸》一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现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让“鲸”在学生们的课本上活了起来。使学生视觉、触觉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图片和视频的插入让学生对于鲸的样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常规教学方式,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鲸的样子,然后在让学生根据书中描写的鲸和图片进行结合。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二、化难为易,突破语文教学难点与重点    

    古诗不仅是语文教材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还是诗人真挚情思的流露与表达。然而,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较低、思维能力不高,难以对古诗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麗的图片、播放动态的视频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古诗还原成一幅幅充满感情的丰富多彩的图景,从而使语文教学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限制,进而为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比如,讲授《望洞庭》这首古诗时,对于这首古诗第三句与第四句的理解,学生会感到有些难度。诗中的“山水色、一青螺”,从视觉上、听觉上给人以广阔与丰富的想象,然而只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不能对此有一个更加透彻深刻的理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的使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这一难题。它能把这首古诗中枯燥抽象的诗句演变成生动可感的动态图景,从视觉与听觉上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从一幅幅山与水的动态图景中体悟到诗句的内蕴美与情感美,还使语文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三、加深理解,增强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恰恰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拓宽了通过文本来理解内容的渠道,通过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或转变为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去触摸,去联想,实现由导情到融情的飞跃,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五彩池的样子,如果仅仅是凭借语言文字,学生难以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我就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流光溢彩、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将课文内容形象化,改变原来枯燥的文字呈现形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学生们听配乐读文,边读边联想自己所看到过的一些景象,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学生自然会入情入境,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形象思维的升华。情感被激发了,他们在语言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中,品悟着语言、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油然而生。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整合,可以切实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还能通过灵活的画面让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料,避免资源的浪费或“哗众取宠”现象的发生,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相融合,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点击次数:65  发布日期:2019/12/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