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实施方法与策略 王端
5
浅析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实施方法与策略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中学 王 端
初中作为我国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标志着小学生向中学生身份的转变,但是思想和小学阶段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学习性心理较强,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既是国家提倡“音体美”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同时初中音乐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灵感思维,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缓解学习疲劳等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加快,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已经受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因老师而异,各不相同,本人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快乐课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快乐课堂的打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才能更愿意与初中音乐教师进行互动, 也更愿意接受初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 对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有利。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以往具有一定威望性的教师形象, 放低姿态, 与初中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并加强与初中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与初中生的交流与沟通中对初中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以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性化需求为依据, 为初中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平等的音乐教学课堂, 从而使得初中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音乐知识, 陶冶情操。除此之外, 初中音乐教师在初中生出现错误时, 不可以一味的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应该从初中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帮助初中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引导初中生及时的进行改正。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初中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打造十分重要的。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音乐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还是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不具备很高的领悟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做文章,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音乐的画面,让音乐的流淌随着画面的涌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心有所悟的感觉,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够触动内在的心灵,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神圣纯洁。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抒发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在聆听音乐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领会,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看法,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多方面的综合与探讨,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统一的看法和理解,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加以客观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反思自己意见的形成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丰富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地拓展教学范围,在课堂上融入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或者是相联系的音乐作品来让学生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也会得到开阔,其情感也会得到相应的丰富。
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感悟
流畅音乐能够给予人们心旷神怡之感, 跳跃性音乐则能够使人轻松愉快, 低沉旋律则往往带来忧伤感受。不同音乐情境给予不同心情感受。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美好音乐以及教师的艺术化渲染能够促使学生真正体味到音乐美, 净化学生心灵, 给予审美主体更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具备了体验, 才能够激发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结合其他要素, 更加理性感知音乐。反过来看, 若是学生课堂学习或者是曲子欣赏过程中存在着音乐理解不足, 或者是教师情境创设过于混乱, 往往可能产生反效果。
例如, 在初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中, 学生欣赏《渔舟唱晚》时, 教师可以将情感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曲, 教师则是可以有节奏、有语调地描绘出画面:“皓月当空, 江面优美宁静, 渔民们的脸上荡漾着丰收般喜悦, 渔歌飞扬, 荡浆归舟……”这样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就能够营造出“渔舟唱晚”的意象, 教师所创设情境则很好地补充了《渔舟唱晚》那种时而激荡、时而平静的旋律, 学生也能够非常快融入音乐情境内, 这样就为开展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四、开展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合作学习作为新兴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非常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对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形成有着积极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在进行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不同需要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合唱,在课程最后,可以进行小组比拼,以投票的方式选择最优秀的小组,并得到教师的奖励。这种形势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初中音乐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一段时期内对初中学生和教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及时、有效地总结经验,同时,将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音乐教学方式积极融入教学中,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