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世龙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山东省安丘市郚山镇中学        刘世龙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意识的培养,把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同事门作一共勉: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时期自控力弱、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学生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动手安装仪器前,教师可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在安装仪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介绍仪器的名称,并提示学生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安装注意事项。在开始演示前,要提醒学生重点观察试管内黑色氧化铜会有什么变化和试管口会有什么物质产生,并让学生观察氧化铜的状态,颜色以及试管口是否干燥。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边做边讲,要引导学生留意通入氢气的安全操作规则,看清楚发生的现象,还要提出思考的问题,如黑色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为什么?是管口有水滴生成,为什么?等等。演示完毕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对这个演示实验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为:“氢气夺取了氧化铜里的氧,跟它化合成水;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红色的金属铜。

        H2+CUO==加热======CU+H20

    氧化铜被夺取了氧而变成游离态的铜,就是氧化铜被还原。

    氢气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因此说氢气具有还原性。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还原性物质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以上例子说明,先演示分析,后得出结论的方式,有利于为形象抽象的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我们力争做到边讲边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规律。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并且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同步完成实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合作操作技能的良好平台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化学操作技能应该有所掌握。为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学会操作,善于操作,在学习中建立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化学分组实验为学生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在分组实验中,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有的同学忙不过来,有的同学却不知道做什么的特点,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制硝酸等。由于它们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原理都比较复杂,那就得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装置的连接,一个同学负责加药品,另一位同学记录现象和结论,然后交流,完成实验报告,大家在紧张、和谐、有序的气氛中,完成了实验。这样做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操作有了凝聚力,会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经常合作性的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集体感。

    三、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首要途径 

    学生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而观察能力为思维提供必要的素材。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以及其它各种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化学的认识与发展过程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化学实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分清主次,例如:观察试管中稀硝酸和铜的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虽然一氧化氮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棕红色的二氧化氮,但因生成一氧化氮是主要现象,就必须抓住时机观察一氧化氮的生成。2、明确目的,例如: 在为形成化学变化这个概念所作的镁燃烧的演示实验中,如果没有无目的的观察,则常常只注意到镁燃烧放出的强光,而往往未注意到白色氧化镁的生成。没有观察到白色氧化镁的生成,也就无法分析得出教材上对化学变化所下的定义:“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只有有目的、有步骤的观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关的事物上,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四、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载体

    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规律,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实验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以及综合法等,应该知道思维方法比实验结果更为重要。结果主要以知识的形式出现,知识本身在人的头脑中存留的时间不会太长,日后用不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而思维的方法是有效的、长期受益。培根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象分析法,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实验中的思维方法有清晰的感知、深刻的领会、透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此,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点击次数:141  发布日期:2019/12/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