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任立会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二中学 任立会
一、触发感悟潜能
感悟,是人们对自然或社会某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毛主席曾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这正是对感悟的诠释。
感悟是作文中的一种最活跃、最高质高效的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之事举不胜举,可一旦对那事那物有了感悟,“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文心雕龙》),便会以超越数倍信心的兴趣和毅力去观察,去多方思考。于是新的成果也会因之问世。
怎样引发感悟呢?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敲击不已,火花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须继之以躬行,深入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即引发培养感悟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工夫不断,二要深入以学问,三要躬行。
在作文训练中,可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方式来触发学生的感悟潜能。仿写感悟比一般仿写结构手法更灵活,更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作文长于发散思维,如一棵小草,数学只从数量去思维,而作文便可从它的形状、属性、生长环境、作用去思维,还可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从谦让、团结、坚韧、知恩知情等方面去思维,也可以运用寓言、童话、小说等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思维。千百人写小草,千百篇不同样。正如沙翁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作文最易广泛引发感悟,最能增强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地从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检验感悟成果的真伪优劣,又可以发展、完善,升华感悟,同时又能引发新感悟。
二、拓展作文角度
作文过程,从知识上讲,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输出”,但就思维而言,它又不是简单的“思维再现”,而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这种创新过程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1. 审题,借助想象和联想,发掘潜在思维。
在作文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走好第一步──审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好审题训练,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如结合“运动会”,可以写一篇作文《运动会掠影》。要求学生根据事物间的某些联系,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启发可从“运动员的表现”来联想,联想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也可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联想到人生事业的成功在于拼搏……这样,学生思维开阔了,联想、想象也丰富了,思维潜能发掘了,作文也就写活了。
2.抓构思,求谋篇,激发创造思维
审题是发掘学生潜能的训练,作文构思、谋篇过程就是学生展开创造的思维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创造思维的性质及多向性特点,可从纵向、横向和反向几个方面着手训练。①纵向思维训练。纵向思维也叫垂直思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抓纵向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②横向思维训练。作文中进行横向思维训练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去联系、去比较、去感受、去立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③反向思维训练。反向思维是一种经过向多方向“求异”后,最终确定是向原来相反或相对方向发展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很能创“新意”,能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喜悦。
3.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择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演绎自己的思维风暴,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学生较为新奇的想法,教师一定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立意不同,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
4.通过“换元构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顺序,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者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前人所未发,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出寻常的独特见解。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反弹琵琶”的方法,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如“近墨者黑”似乎已是定论,但不妨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分析“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就多了一个角度,也就更容易表现出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来。
三、 变通评价标准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而缺少新意。除了作文教学本身的原因,评分标准也是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公式化的现象。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变通评价的标准,对作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给以及时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飞翔起来,从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倾向;才能达到培养健全人格、展示时代风尚、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