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王世和

    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校      王世和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重点词句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到“牵一词(句)而动全文”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就能抓住要害,突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精讲”。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点词句;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重点词句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到“牵一词(句)而动全文”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就能抓住要害,突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精讲”。 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紧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来进行阅读教学。我们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这些闪烁着作者智慧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启发学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既有利于及时检查学生掌握字词基础的情况,又紧密联系了课文来深入感悟课文,可谓一举两得。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紧扣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以读为本,中心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钟表店里的争吵》中,我进行了有效尝试:   

    师: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那些用旧框框衡量新事物的人们,怎么会懂得新事物的优点呢?”

    师:这是什么句?

    生:这是反问句。 

    师:用反问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师:变成陈述句读一读。“那些用旧框框衡量新事物的人们,不会懂得新事物的优点。”齐读变成后的陈述句。读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在认真钻研教材基础上, 成功地运用变序教学的方法。又考虑到学生真正的疑难所在,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重点句为切入口,它是一句含义深刻的中心句,统领全文。这样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采用找、勾画、读的形式引人,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找、勾画、朗读、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多种训练形式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第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贵有疑",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教师把提问、解答的权利、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阅读。这时候,学生的学习会更积极主动,更兴趣盎然。第三,教师对一学生的回答不是马上给以纠正或补充,而是让学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来验证。这一环节,看似随意,其实是“别有用心”,教师没有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予学生自己完善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紧扣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读文章时能理解过渡句,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过渡句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有的还富有文采,使文章情意绵绵,具有强化表达之效果。在写文章时能应用好过渡句,使文章联系得更加紧密,更有条理,中心更明确。因此,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在作文中正确应用;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再如:四年级上册《“空中霸王”的克星》中过渡句“别看蜂鸟身材细小,但性格凶悍好斗。”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蜂鸟身材细小,启示下文蜂鸟性格凶悍好斗。如:《我的老师》的第六段:“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句话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三、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语文教学,每一句话中有重点词,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都有其自身的作用,都有细细品味、咀嚼的价值和意义。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有的词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方法,教会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因此,以词句作为切入口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体会文章的中心。

    为了让学生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悟文中情,教师要善于点拨,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疑惑时。如:《我的老师》中“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出示“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让学生体会到刘老师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中心,再转向讲台。”让学生勾画出刘老师上课动作的词,体会这些动作描写点出了刘老师为孩子们讲课时付出的艰辛,同时也体会到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结合想象让学生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最终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读、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深入地提高学生领悟作者情感的能力,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使阅读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点击次数:100  发布日期:2019/12/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