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抓手 构建有效阅读课堂 黄林太
读为抓手 构建有效阅读课堂
◎ 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中心小学 黄林太
阅读教学课堂是阅读的课堂,读是切入文本的敲门砖,是感悟文本、实现对话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有效手段。其形式可默读,可低吟,可高诵(按出声情况分);可个别读,可多人齐读(按读者数量分);可自读,可分角色合作读(按合作形式分)等。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在何处,怎样读才更有效呢?本人从下面几点谈谈一瞥之见。
一、读在文本情感喷发处,丰富学生情智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情感培养,启迪智慧。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凸现人文维度,增强课堂的深度、厚度。情感喷发处是作者或主人公情感抒发的高潮部分,是文本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焦点处。在此处优化读的训练,可构建情智课堂,发展学生情智。如《再见了,亲人》结尾部分: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有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朗读:先指着一位男生说:“现在你就是当年大娘救起的伤员,是大娘舍弃唯一的小孙孙把你背进了防空洞,并化悲痛为力量精心照顾你,才换得现在你健康踏上回国的列车。此时,你看到伫立在人海中白发苍苍若有所失的大娘,怎样与她告别?”(生哽咽着读出了深深的感激、沉重的劝慰之情。)接着目光注视另一位男生说:“小金花的妈妈营救你时,毫不犹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形还历历在目,而此时回国的列车已经缓缓启动,看到泪流满面的小金花不停地使劲向你挥手,你怎样跟她告别?”(生眼闪泪花,读出鼓励、劝慰的语气)再侧着右手掌对着一列学生一伸前臂,说:“你们就是吃过大嫂付出双腿代价换来的野菜的那个战士,在列车离站之际,一齐向大嫂告别。”(生读出了敬佩、感激、劝慰之情。)最后面向全班同学说:“我们都是坐在那列车上渐渐离去的志愿军战士,想到与朝鲜人民从此一别可能永远不能再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化作简单的语句———“再见了,亲人!”……(生齐读得情真意切)。至此,学生的思绪早已穿过时空回到那1958年2月的朝鲜火车站,心正与心中的朝鲜亲人紧紧地依在起。中朝两国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伟大友谊也已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学生的心中。
二、 读在学生思维断层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断层《现代汉语》中解释为:地层受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和相对错动。思维断层是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思维因受某种阻碍(如旧知与新知的割裂、断句不当等)而产生断裂,无法顺畅的现象。学生出现思维断层时,外部表现为神情疑惑,表达时词不达意、不能自圆其说,读破句等;内部表现为思维前后无法连贯,意义出现无解、错解等。有效的读是思维断层得到缝合的良策。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学生容易出现思维断层,(原因有二:1、这是文言文, “援”“缴”古今意义不同,学生对其意思不甚了解;2、该句结构比较复杂:先由“援”(动词)和“弓缴”(名词)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后由“思”(动词)与短语“援弓缴”再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学生对此表达特征不够清楚,自然难以理解。)而造成不解其义,读破(思援/弓激/而/射之)。此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联系注释自主反复读文本,边读边思直至理解其意,再指导学生正确断句(思/援弓缴/而射之),最后诵读通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反复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旧知与新识不断联系、沟通、整合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反复碰撞,思辨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读在文本重点词、句、精彩片断处,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总体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汪潮《语感的心理分析及建议》)。语感是语文素养之一,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培养语感。“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建构主义的内隐学习(指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无法意识到控制他们的规则,但却学会了某些规则。)理论指出:语感的培养,要特别重视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摘抄的作用。重点词、句、精彩片断(如:1、言外之意蕴含丰富处,2、感慨抒发强烈浓郁处,3、表达描写突破常规处、4、遣词造句准确精妙处,5、出自省略开展想像处。)是语感培养的着力点,抓住它进行吟诵、有感情朗读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下雪时”这一环节,为了使学生从雪的形状、下落时的舞动中感受到雪的大,我抓住“纷纷扬扬、大片大片、飘落”三个词语,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想象这些词所描写的情景,再通过自读、对比读、齐读等方式读,使学生不但读出了文中所描写的雪,而且读出了生活中的雪,心中的雪。
除以上几点外,还可读在文本人文凸显处,丰厚学生人文底蕴;读在文本多元解读处,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
在《现代汉语》中,“阅”有“看(文字)”的意思, “读”有“看着文字发出声音;阅读、看”的意思。“阅读”是“读、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那么,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的教学活动过程。新课标关于“阅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感悟,得到体验与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阅读教学做好“读”字文章不仅是学习文本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