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障碍及疏导 顾建芳
民族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障碍及疏导
◎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顾建芳
随着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内地民族学校(班)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相对来说,民族学生与一般中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既有中学生的共性,又有民族学生的个性。就语言学习而言,民族学生负担着三门任务,一是本民族语言(母语),二是祖国通用语言(汉语),三是国际交流语言(英语)。由于诸多的原因,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障碍,对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英语教育者积极予以疏导。
笔者认为,民族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障碍主要表现有:
一、驱动情感障碍
民族学生出于对本民族语言即母语的亲情以及对祖国通用语即汉语的尊重,主观情感上隐约产生对英语的排斥意识。换言之,对三种语言学习的内驱力形成较大差异,致使英语学习的效果不及母语和汉语。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情结和祖国情结的狭隘反照与扭曲呈现。另外,“亲不亲,故乡音”的传统意识,客观上也势必拉远民族学生对英语的感情距离。
二、思想认识障碍
受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学生对非本民族语言、非祖国语言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生活在本民族地区,一辈子也不需要走出中国,说“洋话”(英语)反倒显得不伦不类。以为学好了民族母语和汉语就是爱民族、爱祖国。甚至,把学习英语同不爱民族、不爱祖国错误地划上了等号。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学生潜意识中“我是中国人,不用学外文”的陈旧观念。
三、语言环境障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或者在社会,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常态都是民族母语和汉语。课堂上是这样,课外更是如此。回到宿舍,回到家里,回到故乡,当然是母语和汉语的一统天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民族学生要学好英语相对民族母语和汉语来讲,确实困难不小。再加之民族母语、汉语、英语等语言之间的反迁移作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制约影响。
四、学习方法障碍
也许是由于学习语言的种类多,民族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语言误会,要么混淆了几种语言的区别,要么割断了语言间的联系。就英语学习而言,方法上也显得单一,或死记硬背,或机械理解,或不会运用,或口语贫乏,呈现捉襟见肘的窘况。另外,因情感、认识、环境方面的影响,习惯用民族母语和汉语的语言信息去理解英语信息,从而产生偏差。
针对以上对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分析,我们可以作如下疏导:
一、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
学生对一种语言学习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门语言学科的老师。从事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尤其要善于煽英语之情。那声情并茂、角色鲜明的英语朗读,那亲切宜人、感召力强的英语演说,那潇洒飘逸、融情其间的英语书写,无不创设一种如同民族母语和汉语的亲和力。
更主要的是,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们要对民族学生倾注真情,以亲人般的爱去消除民族学生对英语以及英语老师的隔膜。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总是喜欢为深爱他们也是他们深爱的老师而学习的。我从事的是西藏民族教育,每年我都与学生们一起过藏年,春节时又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这样在英、汉、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中,融洽师生感情,增强教学效果。
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们还要注重了解习俗,沟通心灵。不同民族有不同习俗,尊重民族习俗,就是尊重民族学生,就能赢得他们的心。自从走上西藏民族教育之路,我就开始并坚持查阅资料、访问前辈,尽可能地多了解藏族习俗。我还学说藏族常用问候语并在适当的机会与学生交流,这样就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
二、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
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们,要格外重视对民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目的的教育。所谓“理不明则心不愿”,只有使民族学生真正懂得了英语学习的意义,树立了英语学习的远大目标,才能把英语学好。
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们,要纠正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对英语学习的传统偏见和陈旧观念。要让我们的民族学生清晰地看到,学好英语正是爱民族、爱祖国实际行动。属于世界的,才能属于民族的。那种狭隘的民族偏见与飞速前进的历史车轮极不适应。
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们,要善于把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结合起来,让民族学生清醒地感到,学习英语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的今天,学习英语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体现,是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的必要准备。这样,使民族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激之以“趣”,使学生“乐”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民族教育的英语老师和普通中学一样,要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
要善于创设课堂愉快氛围,以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要善于运用英语交际手法,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善于开拓课外英语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宿舍、在家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要赏识学生学英语的点滴优点。
四、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自学。每教一篇课文,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学得牢固、踏实。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教学中,我注重启蒙学生学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想不学好英语怕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