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悉心经营 促课堂高效 栾祥虎

    悉心经营  促课堂高效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   栾祥虎

    摘要:高效课堂也需要悉心经营,教师娴熟的将多种教学手段适时组合运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广泛互动、乐于展示、积极评价等落到实处,由被动地厌学转变为主动地乐学,优化物理课堂,彰显教学艺术,夯实高效课堂!

    关键字:创设意境;动画模拟;质疑;实验 

    高效课堂也需要悉心经营,怎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又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习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特定意境,辨析重难点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追求发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讲《功》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生活中的做“工”和物理上的做“功”有什么不同?由于生活中的做“工”学生熟悉而物理上的做“功”学生不熟悉,因此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什么是物理上的功。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便总结出: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与距离垂直都是做了“工”而无功,学生从而理解了物理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巧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

    实验是物理的灵魂,可分子运动、火箭发射、天体运转等一些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换用动画模拟,动态再现整个实验过程,增添了真实感和直观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再适时运用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等功能充分凸显一些特定的实验细节,让学生观察地更清楚,体验地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分子的运动》时,一个宏观的物体静止不动,而这个物体所包含的大量微观分子却在不停的做热运动,且随温度升高还在不断加快;以及探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大小这些问题时,微观分子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教师的侃侃而谈显得非常空洞而无力,学生仅凭想象也很难理解,跟梦游似的,然而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动画模拟来制作一个仿真演示课件,活灵活现,同时还可将分子结构、分子热运动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别通过“定格放大”、“慢放”的方式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声像合一、动静结合,多感官综合冲击,使学生从逼真的动态实验过程中全方位获得信息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知,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地更通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凸显学科优势,提升教学效益

        物理学科的两大优势分别是物理知识实验化和物理知识生活化,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占主要地位,知识的获得更加依赖感性认识,所以物理实验与知识生活化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凡有效性高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这两大法宝。

    首先,物理教学最具吸引力的是物理实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物理实验比其它教学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电学部分的章节,很多同学听课的时候一知半解,而走进实验室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而且觉得电学很有趣。也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设计实验,然后开展实验设计评比。学生通过参与和设计实验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主动探究的意识,在实验成功的愉悦情绪的影响下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好实验胜过千言万语,也是让学生永葆活力的法宝。

    其次,物理是一门生活化、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考虑到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活动形式也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获得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地将所教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讲声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制土电话,学以致用,提高能力;讲连通器时,可以让学生带个小水壶,模仿着自己制作一个水壶;讲电学时,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废旧小电器,让学生自己拆装,从中感受电学的神奇。

    四、质疑升华物理,知能并举    

    质疑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上充分民主,实现师生平等对话,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并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视角进行批判性地质疑。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时,先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体验成像特点,分析归纳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一些同学会根据日常生活的错误经验作出判断:“变大,因为我们平常照镜子时,离镜子越近,看见镜子里的像就越大”,这时我立即肯定了该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敢态度:“这位同学在生活中很细心,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错论错,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吗?”提出反驳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引导学生分析解释这一现象,在这一反一复的思维冲击中,学生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有时学生的质疑班门弄斧,甚至啼笑皆非,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有敢于向权威挑战,才会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新。

     

    总之,教师娴熟的将多种教学手段适时组合运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广泛互动、乐于展示、积极评价等落到实处,由被动地厌学转变为主动地乐学,高效课堂的根基才能得以夯实!

     

    [参考文献]

    [ 1]  方其桂.中学物理教师计算机教学应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 2]  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点击次数:130  发布日期:2019/12/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