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田应富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桅杆小学 田应富
什么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它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笔者曾多次到县城小学听课,深感城乡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差距特别大。城里的孩子普通话说得流利,说话声音洪亮,能清楚明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农村孩子相对来说,胆子较小,教师提问,不敢举手回答,即使指明回答,也是说得结结巴巴,只会一问一答,不会展开。某时甚至憋得脸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要求,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教师对课标中明确了中年级的基本要求是:在与别人交谈时不仅要认真倾听,而且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
(二)、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与规范语言同步,打好口语训练基础。
一般来说,小学生是爱讲爱说的,在他们与同伴玩耍时,在与家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见闻。教师要重视利用机会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说话中,凡能正确表达的,教师都应大胆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若发现有表述不正确的、不完整的、使用方言土语等时,则用规范的语言引导,纠正他们。
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训练努力做到:及时提醒,绝不放过任何差错;给予示范或伙伴帮助,小组合作,相互纠正。
(三)、树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自觉进行口语训练。
农村学生胆小怕事,害怕说话不妥、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耻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极其重要。
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当学生说话结巴时,我常常用“慢慢说”、“别紧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等话语进行鼓励,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逐步获得勇气和决心、信心。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说时,其他学生冷眼相看、窃窃私语,那么说话者连最后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指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采用那种方式,只要能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他人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长期训练,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