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张祝三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维的培养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桅杆小学  张祝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创新优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呢?现在我就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对培养创新思维谈几点尝试。
    一、    创设情境,启发和激励创新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活动机,而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创设的情境能给学生创新兴趣的提高起到催化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在一节数学课上,有几个学生贪玩迟到了,先有3个学生蹑手蹑脚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全班都等了他们很久,接着又有4个学生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这时的确是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我思忖着;用什么办法批评他们,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们记住不应该迟到了呢?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继续学习一年级新教材的用《用数学》,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我把这些学生叫到讲台上,对学生说:你们能根据刚才所发生的情况,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下面的学生都开始兴奋起来,这虽然比书上的例题更有吸引力,有的同学说:先进来的3个,后进来的4个,问一共迟到了多少个同学?有的说:“迟到的有5个男同学,2个女生,一共迟到了几个同学?”有的还说:“一共迟到了7个同学,其中有5个男同学,迟到的女同学有几个?”台上迟到的学生很不好意思地笑着,他们肯定没有想到:迟到,使自己成了大家计算的对象,成为了课堂的焦点,也没想到自己会遭到这样一种特殊形式的批评。我将这种巧妙的批评方式转化为大家学习数学的一种情境,教育和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之后我会发现了他们把这件事都写在了成长记录袋,“我对自己说”这一栏目中,他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我在数学一年级“位置与顺序”时,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后,我领着孩子们做起了游戏“听口令,指方向。可没过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个学生调皮地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我停下来问他:“你怎么了?”没想到该生大声说:“这样做更有趣!”我心想:是啊,既然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反过来,做游戏岂不是更有挑战性?于是决定:“行,就按你说的办!来个反口令。”接下来,孩子们玩得更加起劲了。就这样,课堂又掀起了一个高潮。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没有批评,反而赞赏了他们的做法,多给了他一次创新的机会。
     2、让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学生学会提出质疑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经常爱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三、    更新观念注重能力,培养大胆创新精神
    1、    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培养发散思维 、设计开放性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设计一些解决不唯一的问题,学生从不同思路入手,去探求多种解法。
    1、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初步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事实上,正向解题很难,不妨改善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在小学的数学思维训练中的还原问题、等量代换问题可培养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多采用几种方式,找到最好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一种优化解决的能力,促进了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并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点击次数:142  发布日期:2016/6/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