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作业做“瘦身” 赖玉英
我给作业做“瘦身”
——谈新课改下农村留守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改革策略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长湾小学 赖玉英
“留守学生”一词,早已被广大人民认识,并被有识之士注意。而学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熟悉不过了—。他们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农村教师,我非常同情“留守学生”,更担心他们的教育。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照管,由此引发“留守学生”问题。留守学生问题是近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从而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很多的孩子心理孤辟,行为乖张,对上述监护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加之现在网络的一些不良影响,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协调合作。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留守和非留守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在学习上大多出现了滑坡。为此,我不断地调查、调整作业方式,形成一套帮助留守学生更好完成家庭作业的策略。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开展调查,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入手,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了促进留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途径和方法。
现状调查
我班是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五年级,现有学生53人,其中留守学生31人,约占学生总数的58%。 由于我镇地理条件差,经济落后,绝大多数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孩子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调查表明,留在农村的儿童绝大多数是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更有的从不过问学习,只满足孩子的一日三餐及物质要求。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 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的作业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史无前例,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而它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留守学生作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面镜子,教师通过它来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数学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具体规定按时完成,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农村留守学生长期缺少家长监督,在平时教学、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完成作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
1、有些学生不肯抄作业内容和要求,经常要询问别人。有些学生虽然抄下了作业内容和要求,可是没有对照着记载本来做,在不明确数学课外作业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就会出现漏做、少做、做错页数的现象。
2、有些学生完成作业不是一气呵成的,不够专心,不够投入,总是要边做边玩,什么东西到了他那儿都会变成玩具,以致作业的时间太长,速度太慢,做了一会儿作业又去看电视或去做点别的事情了,思考数学问题也是断断续续,弄到后来作业还没有做完却以为做完了,作业的质量也肯定高不了。
3、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肯打草稿,有些学生即使打草稿也没有固定的草稿本,习惯于在书上、练习册上、作业本上打草稿,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
4、有些学生甚至不把作业当一回事,不做作业,到检查上交时,经常找理由来搪塞“忘带,给弟弟撕了”等。
针对上述现象,我的作业布置策略是:
(一)适量布置作业提高课外作业效率。
数学作业的数量要有一定的控制。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过量布置作业,不但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对作业的兴趣,事倍功半。我曾对两次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了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一次是8题乘法题目,第二次为相同程度的24题乘法题。结果,第一次完成率为 95%,准确率为78%,第二次完成率为75%,准确率为55%。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过多的作业量,不但使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且错误率明显上升,作业效果其实也不如第一次,久之还会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恐惧和厌倦,影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外作业布置还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相对于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比较机动,同时由于基础等原因,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相差很大。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时,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A组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B组题:时间宽裕的学生要做;C组题: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的布置体现了因人而宜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要提出相应的完成时间,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督促学业生一心一意地完成作业,也能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二)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
要让学生做一道题,就要有一道题的效果,每次布置作业前,老师都会把所有的题目先做一遍,把不合适学生的都删掉。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好的,挑选习题的标准有两个:挑选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有助于开发能力的题目,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题目就坚决删掉,而对于那些大多数学生 都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半小时内就能做完。
(三)组成学习小组来完成作业
农村留守学生中80%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是无人监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平水低,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无法指导留守学生完成作业。针对这一情况,联系本班实际,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把住在附近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人数在6人以内),选举出一位成绩比较优秀,做事认真负责的学习小组长。放学后,由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这些同学在自家做作业。学习小组长的职责是:监督同学完成作业,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如解决不了的第二天请教老师。我还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对学习小组进行考核。
2、尽量抽时间做好检查反馈,孩子的点滴成就都希望有人关注,做为老师,我在父母不在时,就是他们成就的见证者、考核者。
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学生时时放在心上,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就能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