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刘敏华
浅谈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 山东省招远市金晖学校 刘敏华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向前推进的时代。把现代中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与公民,不仅要具有高科技的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能适应未来社会高科技快速的发展,能适应未来全球人们之间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和共同生存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个方面来组织学生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相关的人际关系教育刻不容缓。
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技巧,讲究一定的方法,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从中学生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来谈谈中学生如何和同学交往,和老师、家长搞好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1、对待同学、朋友——以诚相待,团结合作
真诚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真诚是良好人际
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合作。在学校,同学间的交往都应该是以平等互助为基础的学习、合作的过程。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生才能知道他人的志向、脾气和生活环境。在共同的活动中,学生最能彼此知道对方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在其间为了目标的接近,大家会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和守信,学会宽容、信任,学会说明和劝告,学会倾听和接纳,学会坚持和拒绝。这些都是处理人际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
2、对待家长、教师——尊重理解,担负责任
尊敬师长是中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尊重师长,
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教育,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从而为中学生与老师和父母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正确处理矛盾铺平道路。
学生在老师错怪自己时应采取正确态度,包括: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采取沉默态度,但不要逆来顺受;向老师叙述真相,解释原因,消除误会也是正确的态度。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增多了。这个时期,中学生容易与父母发生看法上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矛盾、争吵,甚至出走。有人说,这就是学生与家长之间不可逾越的“代沟”。其实,这样的“代沟”即使存在,我们也可以用手、用心去把它填平。
比如:许多父母对子女晚上出去总不放心,有的父母干脆一直等到子女回家。子女回家后还要盘问一番,唠叨几句。对此,有些子女觉得父母管得太宽,认为干涉了自己的自由。这种时候,如果子女能理解到父母的一片赤诚的爱心,再扪心自问:自己又有多少社会经验,也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父母了。所以,要别人理解自己,首先要理解别人。
其次,中学生要很好的分析一下,如父母与自己的分歧是非原则性的,并且自己确实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心置腹地与父母交换看法,正确父母得理解,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对待异性朋友——互相学习
任何一个学生,生活和学习当中都有不少朋友,异性同学之间的
交往又是其中最平常、自然和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而且男女交往也是今后走上社会所必须的。
中学生自身应积极、健康、大胆地进行异性之间的交往,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则要引导中学生在交往中注意遵循以上原则,使这种交往有益、适度,避免“早恋爱”甚至越轨行为的出现。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辅导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
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承受力之间矛盾,引起对抗。而这些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些心理障碍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将有助于中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克服害羞,坦然大方
害羞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帮助学生克
服害羞感时应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害羞学生的自信心,并引导他们参加班上组织的集体活动,让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2、扑灭嫉妒心,友善团结
嫉妒是伴随着竞争而来的,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彼此之间
的猜疑、保密、留一手现象也越严重。那么,出现了嫉妒心如何排遣?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诉。人总是有长有短,在学生出现心理不平衡时引导他们,使他们适当的转化,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嫉妒也是一种动力。其次,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克服自卑,战胜自我
人的交往总是以学习或某项活动为载体的,中学生在交往中表
现出自卑往往是以内经历过失败,性格内向,或对自己期望值过高。
自卑的学生怎样才能克服自卑呢?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一个好朋友交起; 家长的帮助;老师的鼓励也是有用的;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总而言之,指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客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学会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