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的开发研究 周为仲 管明星
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的开发研究
◎ 江苏省阜宁中学 周为仲 管明星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目标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后续与延伸。课堂教学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完成合作性作业的基础。合作学习的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量事实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合作性作业,就是指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讨论解决的作业。合作性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与合作者进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性作业强调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会合作,让他们学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普通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是与普通高中学生所处人生阶段成长相适应的作业;是将所学理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作业;是指普通高中学生要通过与同学、家长、社会合作而完成的作业。利用理科合作性作业,既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彰显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更为学生创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与人交流和合作的社交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学生作业类型与功能
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作业类型对应不同的功能。作业的类型有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有大作业与微作业,有检测性作业与提高性作业,有针对性作业与一般性作业。合作型作业细化为四种类型,即合作巩固型、合作延伸型、合作研究型及合作实践型。
二.合作性作业的开发
普通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的开发,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进行合作性作业开发的开发。虽然都是理科,但是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合作性作业学生所采取的合作方式也会不同。合作性作业的开发质量高低还将影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标还指出:“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四门学科之间进行合作性作业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合作性作业的实施及评价
由于合作性作业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作业类型,因此,恰当的实施途径才能使合作性作业的功能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展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适当的评价会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不恰当的评价则会打击其积极性,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不能将以往的作业评价方式迁移到合作性作业的评价上来。要用开放的评价方式,优化作业评价,多方参与评价。
四.合作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传统型作业有许多操作性的形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解题技巧能力等方面,可以说功不可没,但这种作业有偏颇不足之处,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能力方面就略显不足。所以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也应该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上,如果只是改革课堂教学,作业改革没有同步跟进,那样的学习也是缺乏有效性的。基于此,我们的作业需要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呼唤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的作业需要变封闭为开放,变机械为灵动,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在设计合作性作业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化
合作性作业要体现学科课程的目标,作业要有针对性,而不是只图新颖。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提高思维力的合作作业,保证让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能体会成功喜悦。
2.个体分层化
由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习惯、学习背景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情况,造成学生水平的不同。合作型作业要求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还要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使作业适合于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其中。
3.生活趣味化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但学习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获得多方面知识,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要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机械重复,让作业更新颖,让学生感兴趣去做。
4.开放创新化
创新是合作作业与传统作业的区别之一。我们要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和定势,有创造性地设计作业;设计的作业要给学生拓展延伸的空间,使学生不断地在创造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可根据学生的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寻找合作伙伴,完成探究性合作作业。
五.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合作作业的方法
为了保障合作性作业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乐于去合作,同时用一些措施约束学生,使他们觉得有责任参加合作。
1、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有部分合作小组无法按时上交作业,或者有些小组按时上交却是草草了事。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完成作业。每个组确定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作业的推进,一位能力稍强的同学做指导员负责对其他同学的监督与指导。采取这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以增强他们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保质按时完成作业。
对于作业上交和完成比较出色的小组,老师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并请每个做得好的组派一个同学到讲台前介绍他们好的经验,让他们有成就感,同时也为其他小组树立了榜样。通过以上措施,班里同学增强了责任感和团体意识,合作作业的质量与效率逐渐有了提高。
2、实现自我价值
合作不是否定个体的存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体都获得发展。所以,合作中的个体既要实现集体价值,更要让成员实现自我价值,这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小组的成功运作需要每一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助、提携、合作与促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既要对每个组的合作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也要让每个成员发挥其在组内的作用,通过个体成员间的互助与激励可以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体验。
3、体会合作乐趣
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性作业呼唤个体间的互助,特别是同学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借助于同伴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或者在与他人的争鸣中获取灵感,开拓思路,从而解决棘手问题。而在助人助己、充满智慧与协作的美妙过程中,解决了棘手问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品味到学科思维的活力。而愉悦感和成功感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与互助合作,同时学科教学也将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中。
六.合作性作业模式的设计(以高中数学为例)
根据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合作型作业细化为四种类型,即合作巩固型、合作延伸型、合作研究型及合作实践型。高中数学合作型作业结构,如下图:
综观上述,合作性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满足和停留于一种模式的作业设计,而需融入新的理念,研究设计新的类型。当然,合作、沟通、共享、共处已经成为 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科教学需要合作,各学科的课后作业更需要合作。当然,合作性作业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此文章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普通高中理科合作性作业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
课题批号: D/2013/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