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胡光军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第七中学 胡光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创新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材中去,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进而能从课本里走出来,脱离常规模式那种死记硬背,把课堂中、书本里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尤其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突出的方法,这本身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地图 读图能力 引导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简洁的地图可以表示或者演示出所有的地理情况,让复杂的地理知识更加简单明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在学习考试中经常是跳过地图或只看彩色图片作为欣赏,缺少读图、用图意识,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对地理学习也感到困难。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从熟悉地图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首要应交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我的教研课题。以下是本人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得到的几点教学体会和见解,以供探讨。
一、熟练运用地图语言
要想熟练阅读地图信息,首先就要熟悉各种地图知识,地图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拿到一张地图首先是要看图名,明白我们手中拿的是一张什么地图;其次就是要熟悉地图的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如图例中:“•—•—”代表省界,“ ”代表山峰……知道了这些,分析地图便得心应手。然后明确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及比例尺的大小,明确读图的步骤后进入“应用”环节。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灵活变通。
二、培养读图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想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世界的海陆分布》这一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时候,带领学生读图的同时勾画各大洲图形,引导学生编撰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和“太大印北冰”,以激发学生对世界地图中七大洲四大洋地图轮廓、大小、顺序和位置的学习。其次,课堂上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猜谜语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由死记硬背到自主联想掌握的过渡。例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分别向学生提问“船出长江口”和“双喜临门”两个直辖市名称的谜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上海”、“重庆”,教师随即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上海和重庆的位置图形。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课下,教师会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美丽的名山和大川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欣赏:“啊!这些地方都好有特色好漂亮啊,好想去看看啊……”教师会趁热打铁说:要想到祖国美丽的名山和大川去旅游观光 ,就得学好中国行政区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以此让学生课上和课后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三、强化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然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得分形式上台讲出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等,各个小组直接相互比拼补充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中的相关地理信息,通过教师总结与分析,师生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例如在《黄河》这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后,说出黄河流经九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最后注入渤海,流经四个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并标注上、中、下游。再让学生填写《地理填充图册》,加强学生看地图,分析地图,填写地图的能力,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使用功能和作用。
四、培养绘图能力,逐步提高用图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创新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材中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绘制各种地图,不仅培养学生听、看能力,还要引领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绘图技能,脱离常规模式那种死记硬背。例如《中国行政区划》教学中时,为了让学生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让学生用白纸复印描绘《中国行政区》空白图,再让学生演示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通过描绘34个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学生不但增强动手绘图、用图能力,而且学到了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等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填写《地理填充图册》,填写名称,并涂上不同颜色。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培养了学生绘图的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用图水平。
读图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归纳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这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当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仔细看图观察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相对省点心,进而学生也会得到更多课本没有表达出来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系统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良好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丰富地理知识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