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主导、主体作用落实策略与途径新探 卓玛才吉

    主导、主体作用落实策略与途径新探
    ◎  青海省玉树市新寨寄宿制小学    卓玛才吉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和谐教学方式的构建,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主导、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与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共同扮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角色,学生不只是被导者,受教育者,而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教育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放弃全程指导,以学生伙伴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同学生的互动交往中进行指导,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对主导、主体作用的落实途径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更新备课观念是落实主导、主体作用的前提。
    备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蓝图,是引领学生实现优质学习的预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我们改变了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使教案成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的方案。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学习内容、情境、步骤和方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
    1.教学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案设计的具体策略上变师案为学案,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及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生动、活跃的能动状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学生个性张扬营造展示空间,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的异步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管不可能实施个别化教学设计,但是在教学过程的关键处,我们按照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学习活动的需要,适当设计“异步运行”的环节,使一部分学生“超前领跑”,又给一部分学生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使他们也能达到既定目标。
    3.教学设计关注整合性
    一是教学目标的整合,真正体现三维目标的内在整合,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所在,既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学习方式的整合,既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考虑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相应的点拨、提升相融合,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和谐统一。
    二.课堂教学是落实主导、主体作用的关键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加大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锻炼和发展能力。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巧设练习、强化新知——总结评价、深化提高——推荐作业、课外延伸。课前精心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课中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课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思维。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规划、实施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三.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落实主导、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作业做为一种教学活动蕴含多重意义与价值。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练评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练习与反思的意识。小学数学作业的练习,学生应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作业可由学生根据自身学情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留给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为学生搭建创新舞台,促进主体发展。教师常给学生出几个层次的练习题,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有时教师和学生合作出题,共同商讨出练习题的类型,范围和要求,教师以及学生各小组分别出题,然后组织展示并精选;有时学生之间“你出题我来答”,自主选择出题伙伴;有时干脆就是自主作业设计及练习,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的弱点设计或选择练习题。遇到单元练习,教师则向学生征集练习题,在此基础上,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考学生”。
    四.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时空是落实主导、主体作用的保障。
    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不宜唱独角戏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对自己或他人提出异议,多与他人学习交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常用的学生自主评价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评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优缺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多提出一些“不满意”,允许学生评价时出错、再评。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自我评价,要引导学生评价思维过程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简便,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态度、效果加以评价。如“请你给自己的作业打上等级”“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觉得学习时间过得快还是很漫长?”“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等等,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学有兴味,使之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从而不断向新的目标努力。
    2.生生评价,主要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评价时可以“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评价。“你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你觉得他的解题方法好在哪里?”“他们谁的做法最简捷明了?”“这节课你觉得谁最值得你学习,他最出色的表现是什么?”等。互评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把问题引向纵深,把思维引向深入,使知识得到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互评中不断完善自我。
    3.师生互评。为了主体的充分发展,除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外,还应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的表现,“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老师什么方面表现最好?有哪些不足,请提出你的意见?”“老师这样解答这个问题你赞同吗?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等,这样的师生互动评价,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的重心转向学生未知探索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对人的认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五.优化考试内容和方法是落实主导、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
    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促进的作用,新课程迫切需要我们从考试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机制。
    从考试内容上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尝试。拟题时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课本为主,以儿童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基础,使命题更加具体,更加充满生活化气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呈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达具有儿童化特征,考查全面灵活。二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视个体认知差异,重视方法与能力考查,重视知识获取过程的考查。三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命题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和周围世界,在试卷中加入情感激励的语言:“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了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能力。”“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这里有亲切的问候,有谆谆的告诫。在让学生检验所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期待,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能满足自身认知与情感的需要。
    在考试方法上,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加强除笔试以外的其他方式测试和质性测评。如速心算测试、探究应用能力测试、实践能力测试、小组合作能力测试和解决问题能力测试等,并尝试开卷考查。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这种交往互动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个体学习是不可替代的。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该是有目的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对共同体,只有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达到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主导、主体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构建和谐课堂,达到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点击次数:87  发布日期:2016/1/2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